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巴中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的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院校,是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全国应用型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基地、全国职业院校红色文化研究与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四川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医药卫生与健康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丝路·内江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
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巴中师范学校、1958年成立的通江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和1990年成立的巴中市技工学校,2013年2月巴中师范学校、巴中市职教中心、巴中市技工学校、通江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合并升格为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约550亩,建筑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000余万元。设有5个二级学院,37个普通高职专业;现有教职员工600余人,全日制高职在校学生近10000余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巴中师范学校
1953年初,省教育厅决定新建巴中师范学校,拨款15万元修建校舍,县府划拨土地62.9亩,选校址于城西草坝街南侧,并抽调宣汉县师范学校的骨干教师十余人支援学校。
1954年7月,学校相继竣工;同年9月,正式建成开学,面向大巴山区10余县市招生,招收中师三个班,首期招生150人。
1967年(至1970年),停招。
1981年,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中师。
1982年,恢复三年制,招收初中毕业生。
1984年,被定为县级中等师范学校。
1988年,受到国家教委表彰奖励。
1990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实施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的中师。
1994年,完成标准化建设;同年,通过国家检查验收。通江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通江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1958年,通江县卫生中学创办,由人民医院代管。
1960年,更名为通江县卫生学校。
1976年10月,更名为通江县赤脚医生学校,校址临时设于今实验小学。
1977年3月,在今通江中学西北侧200米处建新教学楼、住宿楼等。
1981年,更名为通江县卫生进修学校。
1987年,通江县中等卫生职业学校成立,与通江县卫生进修学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承担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县的卫生职业高中生的培训任务。
1997年,取得“四川省社会力量办学许可证”。
2000年,与广元职工医学院联合办学。
2003年9月,与成都中医药大学联办中西医结合成人大专班。巴中市技工学校
1990年,巴中市技工学校创办。
整合发展
2013年2月6日,巴中师范学校、巴中市职教中心、巴中市技工学校、通江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合并升格为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2017年12月,被评为四川省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2018年1月,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2019年3月,正式引接并通过四川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培养工作合格评估。
2020年5月,被评为教育部第三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2021年4月,迎接评估专家回头看,并认可学校整改工作事宜。
2023年5月22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知识产权服务中心揭牌仪式举行。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二级学院5个,开办高职招生专业37个。
二级学院 | 高职专业 |
---|---|
教育学院 |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早期教育、社会体育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护理、助产、医学美容技术、公共卫生管理、康复治疗技术、健康大数据管理与服务、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 |
理工与经管学院 | 旅游管理、大数据与会计、现代物流管理、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行政管理、法律事务、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新能源汽车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应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智能机电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风景园林设计、物联网应用技术、职业指导与服务、城市环境工程技术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
中职学院 | —— |
师资力量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600余人,高级职称占比25%,硕博研究生占比35.7%。学校构建了以博士、教授为代表的“领航专家团队”,以海外留学人才为代表的“海外教学团队”,以企事业高管、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实践教学团队”。
类别 | 名单 |
---|---|
全国电商行业指导委员会专家 | 王德林 |
四川同心专家团专家 | 余德刚 |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校园风光(16张)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建有实训基地(中心)8个、校外实训基地100余个。
类别 | 名称 |
---|---|
“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 | 母婴护理、幼儿照护、金税财务、建筑工程识图 |
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 | 物流管理 |
- 学生成绩
2020至2021学年,学校学生在四川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比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四川省第九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摄影二等奖1项、绘画甲组三等奖2项、绘画甲组一等奖1项、声乐甲组二等奖1项,在全国职业院校护理技能大赛改革试点赛中获四川省选拔赛三等奖1项,在四川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英语挑战赛中获英语写作比赛三等奖3项,在2020年第二届“科云杯”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税务技能大赛中获三等奖2项,在2020年第五届“科云杯”全国职业院校高职组财会职业能力大赛中获三等奖1项,在2020"新道杯"四川高校数智化人才邀请赛中获三等奖2项,在第三届图书馆杯四川全民英语口语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
- 教学成果
2020年7月,学校教师获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2项。学校师生参加省、市竞赛获奖223项;项目获奖国家级19项,省部级103项,市厅级158项;发表学术论文902篇,主参编教材98本,获得国家专利63项。
2020年巴中职业技术学院获四川省民办高校教学成果奖一览表
项目名称 | 获奖类别 | 获奖时间 |
---|---|---|
我校八年红色文化“三维”育人体系实践与应用研究 | 三等奖 | 2020年 |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理实一体化整合教学改革的探索 | 三等奖 | 2020年 |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室124个。
- 秦巴文化艺术研究中心
- 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
- 巴蜀非遗综合工艺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得国家专利58项。
2022年巴中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科研立项一览表
项目名称 | 立项类别 |
---|---|
巴中深度老龄化背景趋势下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巴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秦巴地区高技能人材实训基地建设策略的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地方高校体育对当地社区养老服务的价值探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革命老区巴中红色党建新模式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佳和苑小区在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全域旅游背景下巴中市景区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用好巴中红色资源打造全国红色文化传承标杆研究——以巴中职业技术学院红色文化教育与传承为例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巴中红色文化短视频传播路径探索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全域化视角下革命老区红色文旅走廊建设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巴中地区社区养老服务与体育服务的融合发展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文明城市创建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 | 巴中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 |
巴中巴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 巴中市巴文化研究院课题 |
红色文化与巴文化:罗辑关联、当代价值 | 巴中市巴文化研究院课题 |
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践路径研究 | 四川省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据2024年5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约80万册,各类报刊8000余种。
合作交流
学校建立多元化的提升学历教育发展模式,与西华大学、西华师范大学、西南医科大学、成都医学院、四川文理学院和内江师范学院等本科院校紧密合作,为在校学生搭建了本科学历继续教育提升平台。学校与韩国金泉大学,泰国格乐大学,马来西亚英迪大学等达成联合办学协议,为学生搭建海外深造机会,学生在获得我校专科毕业证书后,可继续在国外大学深造,国家承认其学历。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学校校徽
学校校徽为圆形构图,主要标识由红色所组成的图案构成,标识上方标注学校中文名称“巴中职业技术学院”,下方标注学校英文名称“BaZho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学校校徽
精神文化
- 学校校训
德行合一,文技兼修
- 学校精神
德行合一,文技兼修
- 学校校歌
《挺起我们的脊梁》
(注:歌词暂无)
社团文化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有散打社、巴山剪纸社、星火轮滑社等涵盖思想政治、学术科技、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志愿公益等6大类学生社团49个,注册社员近2200人。据2022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开展了主持人大赛、“迎新杯”羽毛球比赛、礼仪风采大赛、迎新篮球赛、文化交流晚会等学生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督导专员 | 余德刚 |
党委副书记、校长 | 张伟 |
党委委员、副校长 | 颜丹 |
副校长、医学院院长 | 鲍继海 |
副校长,医学院党支部书记 | 周雨 |
纪委书记、副校长 | 何泊均 |
党委委员 | 谭洪 |
副校长 | 张国友 |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统战部部长 | 蒲秀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