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成和他的乌红杂交天麻传奇
潘成和他的乌红杂交天麻传奇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潘成,是贵州云上乌蒙天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技术总监。他扎根乌蒙山区,潜心研究天麻种植技术,成功研发出乌红杂交天麻,并将其推广至全国各地,为天麻产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驱动:乌红杂交天麻的诞生
乌红杂交天麻是潘成及其团队历时多年研发的创新成果。这一品种结合了红天麻和乌天麻的优点,具有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抗逆性强等特点。在研发过程中,潘成团队攻克了多个技术难题,包括天麻有性繁殖、菌种培育和仿野生种植等。
核心技术:仿野生林下种植
乌红杂交天麻的种植采用仿野生林下种植技术,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环境选择:选择海拔700-1200米的林地,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pH值在5.5-6.5之间。
菌种管理:采用自主研发的蜜环菌和萌发菌,确保天麻生长过程中的营养供应。
种植方法:采用立体栽培方式,每平方米可种植15公斤鲜天麻,折合干品4公斤。
田间管理:注重温湿度控制,保持土壤湿度在40%左右,温度在15-28℃之间。
实践成效:经济效益显著
乌红杂交天麻的种植效果令人瞩目。以贵州毕节为例,2023年全市天麻种植面积达5.37万亩,产量1.56万吨,综合产值超过10亿元。其中,大方县作为“中国天麻之乡”,2023年种植天麻4万余亩,综合产值达6.25亿元。
人物故事:从技术员到“麻王”
潘成的天麻之路始于1996年。当时,他辞去农业局技术员的工作,开始自主创业种植天麻。初期,由于技术不成熟,他遭遇了多次失败。但潘成没有放弃,他先后赴云南、安徽、湖北等地学习天麻种植技术,并拜访了多位天麻专家。
经过不懈努力,潘成终于在2003年成功引进并改良了天麻有性繁殖技术,解决了天麻种子退化问题,提高了产量和品质。此后,他不断优化菌种培育技术,开发出适应性更强的蜜环菌和萌发菌,为乌红杂交天麻的推广奠定了基础。
未来展望:科技引领产业发展
乌红杂交天麻的成功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更在于其推广模式的创新。潘成及其团队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为农户提供菌种、技术指导和产品回收服务,有效解决了农户种植过程中的技术和市场风险问题。
目前,乌红杂交天麻的种植技术已在贵州、四川、重庆等多个省市推广,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未来,随着技术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乌红杂交天麻有望为我国天麻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