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亚里士多德教你如何保持表达一致性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亚里士多德教你如何保持表达一致性

引用
百度
8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4032672089252896
2.
https://sspai.com/post/78279
3.
https://blog.csdn.net/yuff100/article/details/139390055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9207
5.
https://www.cssn.cn/zx/zx_rdkx/202404/t20240419_5747251.shtml
6.
https://juejin.cn/post/7375041782780182554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2379
8.
https://s.zhangyue.com/read?bid=12811124&cid=18&anchorId=&rentId=104873&appId=79a18327

亚里士多德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也是现代分析哲学的重要先驱。他的思想强调经验常识和人类现实活动的重要性,这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表达的一致性有着深远的影响。通过学习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如何在各种情境下保持清晰、连贯的表达,从而提升沟通效果。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掌握这些技巧都能让我们更自信地面对各种挑战。

01

哲学方法论:从经验到理论的归纳之路

在哲学研究方法上,亚里士多德与他的老师柏拉图有着根本性的差异。柏拉图是理性主义的代表,他提出理念论,认为善的理念是最高的存在,城邦之善、统治者的统治技艺等都是分有了善的理念,因而只有认识到了善的理念的人才有资格成为城邦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则是经验论的代表,他在批判柏拉图的理念论的基础上,通过收集、归纳各种城邦制度,从而提出了自己的政治观点。

柏拉图侧重应然层面的分析。苏格拉底赴死之后,柏拉图在对城邦的批判中蕴含着对其老师的思念,他批判的是城邦现存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以力求建立一个以正义为基础,以公民教育为核心的理想国家;思念的是苏格拉底崇高的个人德性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苏格拉底用以生命为代价对其“初心”——“美德即知识”的坚守!柏拉图终其一生,他在政治实践上没有太大建树,且他的政治事业屡次失败,但在政治学术问题上建树很大。他的整个的学术框架、理论的创新点都是应然层面上的,比如他的理念论和正义观。他认为要认识到城邦之“善”就要达到对“善的理念”的认识,柏拉图否认现实存在的城邦的正义性和真实性。因此,他在对现实政体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种理想政体,回答了理想政体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以及什么是不值得追求的等问题。再如,柏拉图根据理想城邦的理念演绎出社会分工理论的合理性,将城邦正义的实现集中体现于社会分工上,按照人们的天性,人应该分为智慧、勇敢、节制三类,智慧的人天生应当做统治者,勇敢者构成护卫者阶层,应当承担保卫城邦安全的责任,被欲望支配的人天生适合从事粗鄙的生产活动,并且需要以节制的美德要求自己。总之,他运用先验主义的方法论,靠演绎呈现出一个正义的理想城邦。

亚里士多德侧重实然层面的分析,他的理论基于他的政治实践。他分段的人生与时局紧密相关,在他活跃于政坛的人生阶段即他重返雅典并跟随当政者亚历山大期间,亚里士多德得以游历已沦为马其顿附属的希腊各城邦的政体,在考察近一百多个城邦政体的基础上,分析、解释了现存的城邦制度,将政治学从其他学科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政治学科,并划归为实践科学的一部分。他生活于城邦时代走向帝国时代的转折点,致力于对现存城邦的研究和考察,讨论了现存城邦中的各种问题,在现实的基础上制定了较为理想城邦的原则等,他对现存政体的对比、分类、理想政体的得出以及政治学科的创立均基于他在实然层面上的政治实践,他认为柏拉图勾画的理想城邦不现实,因为他不符合人的本性。

柏拉图的政治哲学采用基于规范研究的演绎法,演绎的出发点是一个绝对真的和至善的东西,并将现有的东西加以精细组合和设计并使之体系化。《理想国》对理想国家或正义国家的构想便运用到了演绎的方法。柏拉图先是构造出关于国家的真知识即国家的理念,为了构想出一个超越现实社会中所有城邦的不足之处的理想城邦,柏拉图对城邦现有的一切进行精细组合,演绎出一套由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构成的理想城邦体系,这一理想城邦可以作为所有现实城邦的普遍模型和价值目标,蕴含了优良城邦的普遍精神。

亚里士多德的实践科学偏向于基于经验研究的归纳法,《政治学》一书是归纳研究的典范,整本书遵循以下三个步骤,第一,发现问题,古希腊城邦政制不稳定的因素是什么;第二,对现存城邦进行考察、总结,搜集大量现存城邦政治体制资料;第三,基于经验、实证调查资料对城邦进行分类,看结果,这种类型下的城邦政制是否稳定,第四,上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结论,即具有什么特征的城邦是最优良的城邦。亚里士多德侧重于将现有的政体改造为适合于该城邦的“较优良的政体”。

两人虽为师生,但是柏拉图运用了政治哲学中演绎的方法写作《理想国》来阐明其政治主张,亚里士多德运用实践科学中的归纳的方法写作《政治学》来阐明其政治观点。正因为研究方法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两人理论基调的不同,而且研究方法的创新有时候也会促进理论观点的创新。

02

逻辑与表达:多元思维的力量

在《形而上学》中,亚里士多德展示了对原因和存在的多元理解,强调了知识不仅需要事实,也需要逻辑和合理的想象。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方式有助于保持表达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也还是存在不同与一般的形而上学的有复数的形而上学理解的可能。并且,这一复数并非止形式上表述篇幅的多数,而是也有实质内容的多数。首先,尽管它将形而上学与具体的学科区别开来,当作是一般的存在研究,但是首先他所展示的哲学史并非只有一种类型,而是像他以四因所总结的那样,是表现为多种径路的发展。进而,这些径路上,无论是对自然哲学,还是对柏拉图的理念论,他都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倾向,而是对它们都进行了批判。再者,不止是对原因,包括对存在,抑或是实体,这些构成他讨论核心的关键概念,他都展示了多种理解的可能,而不是单一的归纳或者定义。此外,在希腊哲学史的梳理上,也就是对自然哲学的元素论和柏拉图的理念论的批评上,他都借用运动这一环节,反对了一元论的理解,而为多元的理解开拓了空间。在这些意义上,我们确实在亚里士多德这里,甚至比耶格尔发生的《形而上学》阐释所呈现两种形而上学还要多的复数形而上学。显然,忽略这种内容的多样性,也就忽略了《形而上学》自身的博大。

应该说,即便不是轻而易举,因而没有凭借运气和轻浮,而是经过很多努力才考证出了一条理解的线索或者统一的认知,那也是不适用于,或者不完全适用于《形而上学》的。尽管被视作原因和存在的一般研究,但是《形而上学》呈现原因和存在是多元的。这一点不仅与源于《形而上学》所展示的希腊哲学及其自身对原因和存在的理解的是多元和多变的,而且对于从各种一元论的理论的极端中解放出来,也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在这一点上,不是在后现代思潮对于传统哲学总体的暴力的批判上,而是早在《形而上学》上已经展示了出来。因此,尽管各种一元论都借用了《形而上学》,或者其关键概念,才发展了自己,但是不得不说,这种理解也不能不说是裁剪,或者说是局部的理解。在某些看上去系统和完整的理论上,尽管人们看到了整体性和统一性,但是人们也会因此会错失认识多样性和多元化的机会。因此,事实上,多篇幅的表述挑战的不是我们是否有能力建立统一性的形而上学理解,而是考验我们是否能够容纳不同的形而上学的理解。或许,就泛泛而论而言,多篇幅反而是轻易的,倘若拒绝统一的理解。不过,这种轻松不应从拒绝艰深的认识过程和拒绝建立统一的认识努力上获得,而是从《形而上学》揭示的上述做法的问题上获得。因此,《形而上学》阅读的艰困尽管拒人以千里之外,但经过这些困难,它也给人补偿以思想解放的轻松。这样的困难是任何轻易的轻松都不能换取的。

03

修辞学:平衡品格、情感与逻辑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理论,特别是修辞三角理论(品格、情感、逻辑),为现代人提供了实用的表达技巧。通过平衡这三个要素,可以实现更有效的沟通和说服。

在修辞学中,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说服艺术(Art of Persuasion)"理论,这一理论遭到当时哲学家们的猛烈抨击,被认为是"不道德、危险的、不值得认真研究"。值得庆幸的是,他的思想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在过去的 2000 年里,修辞学对从古到今的修辞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多数修辞学家对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评价是:"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一部关于说服的著作"。

本文将讨论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角理论",包括演讲者可以用来说服听众的三种基本诉求:品格(Ethos)、情感(Pathos)和逻辑(Logos)。我们将讨论这些要素在现代沟通中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领导者,如何利用这一永恒的原则来提升说服技巧。

品格(Ethos)
"要有说服力,我们必须可信;要可信,我们必须可信赖;要可信赖,我们必须真实"。-- 爱德华-R-默罗(Edward R. Murrow)
修辞三角的第一个要素是"品格"(Ethos),它诉诸于演讲者或作者的可信度
现代研究表明,演讲者的可信度和经验对说服性论证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你是否想过,为什么与成熟的公司相比,不知名或即将成立的初创公司更难获得资金?这一切都源于信誉。
作为领导者,当你要对利益相关者施加影响时,需要考虑很多因素:

  • 有哪些技能或经验使你有资格就这一主题发表看法?
  • 你对这个话题的真实感受有多强?(注意,聪明的听众可以看出你在假装热情)
  • 听众为什么要信任你?
  • 是什么让你可信可靠?

情感(Pathos)
"与人打交道时,请记住你面对的不是逻辑动物,而是情感动物"。-- 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
修辞三角的第二个要素是"情感",即诉诸受众的价值观
人是感性动物,要想有效说服他人,就必须利用受众的感性。
你需要了解听众,知道他们想要什么、关心什么。向高管做战术性的深度演讲,或向基层员工做战略性演讲,都是毫无意义的。
在向利益相关者陈述论点时,应该考虑这些因素:

  • 谁是你的目标受众?他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他们关心什么?
  • 是否使用了与目标受众相关的文字、语言和图像?
  • 是否使用了听众能够感同身受的例子、故事和数据?

逻辑(Logos)
"逻辑是不可战胜的,因为要对抗逻辑,就必须使用逻辑"。-- 皮埃尔·布特鲁(Pierre Boutroux)
修辞三角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要素是"逻辑"(Logos),它诉诸于论证的逻辑性
无论你的资历多么雄厚,演讲多么贴切,都不能忽视论点本身的力量。
逻辑注重演讲内容(或文本)说了什么、展示了什么,以及传递的流程和顺序。
在进行论证或陈述时,应考虑以下因素:

  • 论点是否清晰、简洁、切中要害?
  • 是否有强有力的数据/证据来支持论点或观点?
  • 是否按照逻辑清晰、易于理解的顺序排列了论点?
  • 听众能否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将其融为一体: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角理论
"判断演讲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你说了什么,而是听众听到了什么"。-- 无名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讨论了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 3 世纪通过其论文修辞学提出的说服艺术,也就是今天广为人知的亚里士多德修辞三角理论。
三角理论有三个要素,即:

  • 品格表达的是作者或演讲者的可信度。作为演讲者,需要通过自己的技能和经验来证明自己的可信度和对主题的掌控能力。
  • 情感诉求于听众的价值观。作为演讲者,需要了解你的听众,理解他们的价值观和情感,从而相应调整你的故事和论点。
  • 逻辑诉求的是论点的逻辑性。作为演讲者,需要有数据和证据来支持你的论点,并确保在传递信息时逻辑清晰,能够产生影响。
    因此,当你下次撰写电子邮件或发表演讲时,问问自己是否有效利用了这三个要素。
  • 是否展示了自己的可信度,从而让受众信任你所介绍的主题?
  • 你的语言是否能让听众产生情感共鸣?
  • 有证据和逻辑支持你的论点吗?
    不用说,这三个要素并不相互排斥。事实上,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例如,如果你分享了一个有数据支持的论点,这不仅会对论点的逻辑性(Logos)产生吸引力,还会增强你作为演讲者的可信度(Ethos)。
04

实践应用:从理论到现实的跨越

将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应用于现代沟通场景,我们可以发现其理论的实用价值。无论是商业谈判、团队协作还是日常交流,保持表达的一致性都是成功的关键。

例如,在商业谈判中,运用修辞三角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说服对方:

  1. 品格(Ethos):通过展示公司的成功案例和专业资质,建立可信度。
  2. 情感(Pathos):了解对方的需求和痛点,用故事化的语言触动对方的情感。
  3. 逻辑(Logos):用数据和事实支持我们的提案,展示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实现更有效的沟通,达成更有利的合作。

05

结语:持续学习,不断提升

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历经两千多年依然熠熠生辉,其关于表达一致性的观点对现代人有着重要的启示。通过学习他的哲学方法论和修辞学理论,我们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自信从容。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让我们将这些智慧融入日常,通过持续练习,培养出卓越的表达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