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教你如何面对人生的“缺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教你如何面对人生的“缺月”

引用
搜狐
11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15784609_121846117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1A013IG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17A03OK200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LAJIAU055661D4.html
5.
https://www.ln.edu.hk/chs/cleac/resources/langduzhefrontpage/mr-yaoxishuang_thereader/ch-sh-qi-yue-zh-ng
6.
https://m.qidian.com/ask/qskbpgtskxa
7.
https://longyusheng.org/ci/sushi/25.html
8.
https://m.qidian.com/ask/qbpkgpeenxa
9.
https://m.qidian.com/ask/qpelwtupeur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124/17/42177507_1140294410.shtml
11.
http://www.lubanyouke.com/59270.html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中秋之夜,酒后兴起所作,其中蕴含了他对月亮变化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不仅道出了自然规律,更折射出苏轼对人生起伏的豁达态度。

苏轼的一生,堪称“缺月”的真实写照。他三次被贬的经历,正是其人生低谷的缩影。第一次被贬黄州,源于“乌台诗案”,苏轼因诗文被指诽谤朝廷而被捕入狱,后被贬至黄州。这次打击,让这位才华横溢的文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人生低谷。然而,正是在黄州,苏轼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就包括那首著名的《卜算子》: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词中的“缺月”意象,既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苏轼内心世界的映射。他如同那轮残缺的月亮,虽身处困境,却依然保持着高洁的品格。正如他在《赤壁赋》中所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这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展现了苏轼超脱物外的哲学思考。

面对人生的低谷,苏轼展现出了非凡的乐观精神。他在《定风波》中写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让他能够在逆境中寻找生活的乐趣。即使在被贬至偏远的儋州时,他依然能够保持一颗平常心,写下“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的诗句。

苏轼的人生哲学,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他既怀有儒家的济世情怀,又吸收了佛家的超脱智慧和道家的自然无为理念。这种独特的哲学观,让他能够在人生低谷中保持豁达,最终迎来人生的“满月”。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他将人生比作一场旅行,每个人都是匆匆过客,无需过于计较得失。这种豁达的人生态度,让他能够在“缺月”的人生阶段,依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苏轼的一生,如同月亮的盈亏变化,经历了无数次的起落。然而,正是这些低谷与挫折,塑造了他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他用自己的诗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在逆境中依然能够保持风骨与洒脱的文人形象。正如他在《临江仙》中所写:“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哲学,至今仍启迪着后人,教会我们在人生的“缺月”时刻,如何保持一颗平常心,等待下一轮满月的来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