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60岁师傅已是秦邮董糖最年轻传承人,大学生“拜师学艺”助力非遗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60岁师傅已是秦邮董糖最年轻传承人,大学生“拜师学艺”助力非遗传承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4243947.html

“现在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种手工活,马师傅今年60岁了,但他已经是秦邮董糖制作技艺目前最年轻的传承人了。你们的到来,我们很高兴。”元旦前,扬州高邮市食品厂秦邮董糖制作车间,负责人向前来“拜师学艺”的扬州市职业大学“05后”大学生连连称谢。


做好的成品

记者了解到,秦邮董糖、三垛方酥制作技艺都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如今很多年轻人对这些传统名点知之甚少,传承人的断层断代成为非遗发展新难题。为助推这些宝贵非遗在年轻群体中传承,扬州市职业大学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食”代达人社团的学生们漫步高邮老街,拜访了秦邮董塘、三垛方酥等非遗手工艺人。大家通过近距离观察、面对面访谈、亲身制作体验,向老一辈匠人学习传统手工技艺,并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在校内外进行“成果展示”,增加非遗美食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破除非遗传承断层断代壁垒。

元旦前后,“食”代达人社团的志愿者们分别在校内和高邮南门大街展示了自己的“非遗作业”。“校内专场”热闹非凡,志愿者们向围观的同学介绍了秦邮董糖、三垛方酥等美食的历史由来,依托烘焙实验室的设备现场展示了制作方法。“大家注意一下,糖骨成型是秦邮董糖最为关键的一道工序,糖骨展开要快,糖糊涂洒要均匀,反复包褶要叠48层哦。”食品2302熊森喜同学,“吆喝”着马国祥师傅叮嘱的关键点。只见他将熬好的糖浆与糖粉混合,小心翼翼地用擀面杖轻轻按压擀平,然后包褶。20分钟后,48层的董糖已成型,熊森喜又按一定大小将其切块。


交流心得

据介绍,为使董糖更符合现代低脂低糖的饮食习惯,同学们更新了制糖配方,加入了木糖醇代糖和低聚果糖浆。同时,为使董糖更加喷香可口,还在原来的糖粉中加入了花生粉。改良版的“秦邮董糖”深受围观学生好评,大家品尝后跃跃欲试,争先加入制作队伍。

和校园内一样,“南门大街专场”也颇受欢迎。志愿者们将美食装袋展示,包装袋还特别有心地印上了高邮景点,不少游客驻足欣赏品尝,赞不绝口。“你们大学生做的董糖没有那么甜腻,味道还真不错哩。”当地居民李先生边吃边夸。得到当地市民的肯定,志愿者们更加自信,开心地吆喝起来,吸引了更多游客来“检验”他们的“学技成果”。现场,志愿者们一边和游客分享制作过程,一边征集他们的意见,力求让这些传统美食得到更多人的喜爱。

扬州市职业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年轻人是非遗传承的主力军,社团大学生“拜师学艺”,展示成果,为传统美食的传承推广注入了新的活力,高校资源能够赋能地方非遗文化创新发展,师生们都感到充实而自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