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LCPA新规:如何正确识别螃蟹过敏标识?
FALCPA新规:如何正确识别螃蟹过敏标识?
2025年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发布了关于食品过敏原标识的最新指导文件,这是自2004年《食品过敏源标识与消费者保护法案》(FALCPA)实施以来最重要的更新之一。这一法规不仅关系到食品制造商的合规要求,更直接影响着数千万过敏体质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FALCPA的由来与目的
FALCPA于2004年通过,其核心目的是要求食品标签必须明确标示主要过敏原,帮助消费者避免因误食引发过敏反应。据统计,美国约有6.2%的成年人和5.8%的儿童患有食物过敏,其中90%的过敏反应由特定食物引起。这些“主要食品过敏原”包括牛奶、鸡蛋、鱼类、甲壳类(如螃蟹)、树坚果、花生、小麦、大豆和芝麻。
过敏原标识的具体要求
根据FALCPA,食品标签上必须以清晰易读的方式标示过敏原信息。具体来说,有两种合规方式:
- 在配料表中直接注明,如“大豆油(大豆)”、“乳糖(牛奶)”
- 在配料表下方使用“Contains”开头,列出所有主要过敏原,如“Contains soy, milk and sesame.”
值得注意的是,当产品中含有甲壳类(如螃蟹)时,必须明确标注具体种类,例如“Contains crab, lobster, or shrimp”。
最新法规更新要点
2025年1月发布的最新指导文件对一些具体问题进行了澄清:
高度精炼油豁免:确认了来自主要过敏原的高度精炼油(如大豆油)无需标示,因为其中的蛋白质含量极低,不足以引发过敏反应。
植物部位的评估:对于植物的根、叶、茎等部位,如果加工过程中可能残留过敏原蛋白,则仍需进行过敏原标示。
椰子和可乐果的分类:FDA不再将椰子和可乐果视为“树坚果”,这意味着它们不再需要按照主要过敏原进行标示。
其他树坚果的排除:明确了若干不被视为主要过敏原的坚果类型,包括山毛榉坚果、胡桃、栗子、银杏坚果、山核桃、棕榈坚果、皮里坚果和乳木果坚果。
实际案例分析
上图是一个典型的食品包装标签,展示了如何正确标示过敏原信息。在配料表下方,使用“Contains”开头,清晰列出了所有主要过敏原,包括螃蟹在内的甲壳类。
法规影响与意义
这一法规的实施和更新对消费者和品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消费者权益保护:通过明确的过敏原标识,消费者可以更安全地选择食品,避免因误食引发过敏反应。
品牌风险管理:对于食品制造商而言,合规的过敏原标识不仅是法律要求,更是品牌信誉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发现标签错误或遗漏,FDA有权采取召回等强制措施。
行业标准提升:新规促使整个食品行业更加重视过敏原管理,从原料采购到生产流程,都需要建立更严格的控制体系。
随着FALCPA的不断完善,食品过敏原标识已成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防线。对于易过敏人群而言,这些清晰的标识不仅是选购食品的依据,更是生命安全的保障。而对于食品制造商来说,严格遵守标识规定,不仅是履行法律责任,更是树立品牌形象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