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耳勺不规范使用竟有这么多危害!
挖耳勺不规范使用竟有这么多危害!
“医生,我最近耳朵特别痒,还总是流水,有时候还会疼。”小王焦急地对医生说。经过检查,医生发现他的外耳道皮肤红肿,分泌物中还带有黑色颗粒,最终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竟然是一次看似平常的“采耳”经历。
真菌性外耳道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疾病,主要由真菌感染引起,症状包括耳内瘙痒、疼痛、闷胀感以及听力下降等。 为什么一次简单的“采耳”会导致这样的结果呢?这背后,是挖耳勺不规范使用带来的多重风险。
挖耳勺的“致命诱惑”
很多人喜欢用挖耳勺清理耳朵,认为这样既干净又舒服。但事实上,这种行为暗藏风险:
鼓膜损伤:用力过猛或工具深入耳道可能导致鼓膜穿孔,引起听力下降、感染等问题。
外耳道损伤:频繁掏耳可能破坏皮肤屏障,引发湿疹、真菌感染等。
耵聍栓塞:不当清理会将耳屎推至深处,形成堵塞,影响听力并增加清理难度。
共用工具的隐患
在一些公共场所,如理发店、采耳店,挖耳勺等工具往往多人共用,如果消毒不严格,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细菌感染: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可引起外耳道炎。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可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
病毒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可能导致外耳道乳头状瘤,这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有恶变可能。
过度清洁的反作用
过度使用挖耳勺清理耳朵反而会带来问题:
破坏自洁功能:耳道有自我清洁机制,过度清洁会破坏这种平衡,导致耳屎越来越多。
刺激分泌:频繁掏耳会刺激耵聍腺分泌更多耳屎,形成恶性循环。
引发炎症:损伤耳道皮肤,导致慢性充血,甚至形成外耳道胆脂瘤。
科学清洁建议
那么,耳朵到底该不该清理?答案是肯定的,但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适度清洁:不要频繁使用挖耳勺,一般情况下,耳屎可以自行排出。
使用安全工具:如果需要清理,应选择安全的工具,并避免深入耳道。
儿童需特别注意:儿童耳道娇嫩,不建议家长自行清理,必要时请医生处理。
避免共用工具:不要使用公共场所未经严格消毒的工具。
及时就医:如果出现耳部不适或听力问题,应及时就医,由专业人员处理。
耳朵是人体重要的感官器官,正确的护理方式不仅能保持耳部健康,还能预防多种疾病。为了保护我们的听力,让我们从正确使用挖耳勺开始,养成良好的耳部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