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年俗:行花街、恭喜发财!
广府年俗:行花街、恭喜发财!
“行花街”是广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春节习俗之一,早在明代就有记载,至今已有160多年历史。2021年,“行花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广府文化的重要象征。
行花街:广府人的独特辞旧迎新仪式
“行花街”最早可追溯到明代,当时广州花市与罗浮山药市、东莞香市、廉州珠市并称为广东“四市”。据《广州城坊志》记载,早在百年前的“藩署前”(今财厅前)、“双门底”(今北京路)就有“行花街”的民俗活动。新中国成立后,这一习俗愈发兴盛,上世纪50年代开始,地点固定在西湖路及教育路,时间则锁定于农历腊月廿八至除夕深夜。
“行花街”不仅是简单的花卉交易,更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文化盛宴。广府人通过购买不同花卉来寄托美好愿望:金桔象征大吉大利,桃花寓意大展鸿图,蝴蝶兰寓意幸福翩翩而来,猪笼草寓意财源滚滚。这种将美好寓意寄托于花卉的传统,体现了广府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
恭喜发财:从十三行到全球华人的新年祝福
“恭喜发财”这句祝福语起源于清代广州十三行。当时,每逢过年,广州十三行的一些中国人都会到行商商馆里去拜年,一进门便不停说“恭喜发财”。此后“恭喜发财”广为流传,成为一句常用的新年祝福语。
这句简单的祝福语,不仅体现了广府人对财富的追求,更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在广府地区,春节期间,长辈会向来拜年的晚辈派“利是”,借此表达对晚辈的祝福。这种习俗至今仍在广府地区广泛流传,成为春节拜年时的重要用语。
丰富的广府年俗:传承与创新的完美结合
除了“行花街”和“恭喜发财”,广府地区还有许多独特的年俗活动。比如“谢灶”、“开油镬”、蒸糕等。这些习俗不仅保留了传统,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广府文化的包容性和生命力。
广府年俗作为中华民族春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节日起源、节日时间、节日文化心理等方面体现了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的特征。同时,广府年俗更是岭南文化的集中体现,它在祭祀、饮食、交往等各方面呈现出了浓郁的岭南风情。无论是年夜饭、“行花街”,还是拜年语“恭喜发财”、派发“利是”,丰富而多彩,传统又新鲜,体现了重彩头、包容性较强等广府文化特征。
广府年俗不仅是一种传统习俗,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它承载着广府人的集体记忆,凝聚着广府人的文化认同。在现代社会,广府年俗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但无论怎样变化,广府年俗所蕴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始终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