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红利下,榴莲成中国果盘新宠
RCEP红利下,榴莲成中国果盘新宠
2023年,中国进口鲜榴莲总量达到142.6万吨,较2022年增长近70%,进口额达67亿美元。这一惊人增长背后,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带来的贸易便利化红利,以及中老铁路开通带来的物流革命。
RCEP红利:零关税开启贸易新纪元
根据RCEP协议,泰国榴莲可零关税进入中国,这直接推动了榴莲价格走低。2022年,榴莲进口额在中国进口水果中居第一位,达40.3亿美元,进口量达82.5万吨,相比2014年增长近两倍。2023年,这一数字更是攀升至142.6万吨,泰国继续占据主导地位,提供了92.9万吨,占比65%。
中老铁路:20小时送达的物流革命
中老铁路的开通,彻底改变了榴莲的运输方式。以前,榴莲进入中国主要依靠公路、空运、水运,海运需要大约7天时间,公路运输大约5天。而现在,中老铁路澜湄专列从万象经磨丁口岸直达昆明,全程只需20多个小时,充分保证了水果的新鲜度。
据统计,中老铁路2023年4月进口鲜榴莲964标准箱,2024年4月进口鲜榴莲1914标准箱,同比增长98.55%。这条铁路不仅缩短了运输时间,更降低了运输成本,使得榴莲价格更加亲民。
中国市场:从“小众”到“顶流”的消费升级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榴莲消费市场,每年采购国际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榴莲。2019年至2023年,中国榴莲进出口贸易总量增长了81.98万吨、增幅约为135.57%,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23.89%;进出口贸易总金额增长了50.96亿美元、增幅约为317.55%,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42.95%。
汇丰银行近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榴莲需求同比激增400%,其中中国市场占据了91%的份额,预计到2026年中国榴莲市场的零售额将达到1300亿元。如此庞大的榴莲消费潜力,为东南亚榴莲进入我国提供了机遇。
竞争加剧:多国角逐中国榴莲市场
目前,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已成为中国主要的榴莲供应国。2024年1至10月,中国榴莲进口规模再创新高,鲜果榴莲进口量超148.77万吨,进口货值达472.37亿元;冷冻榴莲肉、榴莲泥、液氮榴莲进口量超6万吨,货值达33.85亿元;两者总计进口量超154.78万吨,进口货值超506亿元。
泰国以78.47万吨的鲜果榴莲出口量稳居第一,但越南凭借69.25万吨的出口量紧随其后,且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马来西亚则以高品质的猫山王等品种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未来展望:国产榴莲能否撼动市场?
面对庞大的市场需求,国产榴莲也在积极布局。目前海南榴莲的种植面积已接近4万亩,2024年挂果面积约4000亩,产量约250吨。虽然与进口量相比微不足道,但随着技术进步和产量提升,国产榴莲有望在未来几年内逐步影响市场价格。
值得一提的是,老挝也计划于2025年加入榴莲输华行列,预计在中老铁路的助力下,未来老挝榴莲有望在采摘后48小时内送到中国消费者手中。
从RCEP协定到中老铁路,从泰国金枕到越南干尧,从进口主导到国产崛起,中国榴莲市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这场变革不仅改变了消费者的果盘,更折射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日益紧密的经贸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