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苏轼与高适的除夕:孤独中的不同心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苏轼与高适的除夕:孤独中的不同心境

引用
新浪网
15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8-16/doc-inciuqcs6115158.shtml
2.
https://www.sohu.com/a/853107358_121124307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0429340723354262
4.
https://www.sohu.com/a/757327295_121106869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8B%8F%E8%BD%BC/53906
6.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6433731/
7.
https://www.guwenxuexi.com/poetry/409797.html
8.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27/16/82072862_1143120704.shtml
9.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8F%E8%BD%BC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B%98%E9%81%A9
11.
https://www.chinesepoems.org/poems/chuyezuo-gaoshi-4
12.
https://xiaoxue.ruiwen.com/yuedudaan/108983.html
13.
https://m.dancihu.com/shici/d/165545df60.htm
14.
https://storymaps.com/stories/fe5123435ed84274a3a4e5a6723f007d
1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2%91%E5%8F%82

除夕夜,这个本该是家人团聚、欢声笑语的时刻,却让两位诗人留下了截然不同的心境。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和高适的《除夜作》,虽然都写尽了除夕夜的孤独,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他们各自独特的生命体验。

01

苏轼的除夕:政治失意与人生感慨

苏轼的《除夜野宿常州城外》共有两首,第一首写野外宿舟的凄凉,第二首写政治失意的苦闷。让我们先来看第一首: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除夕夜野外宿舟的场景。诗人用“行歌野哭”形容夜间的悲凉,远处的灯火和低矮的星星渐渐微弱,象征着夜的深沉。诗人因病眼而无法入睡,不是因为守岁,而是因为深深的思乡之情。盖着厚重的被子仍感到脚冷,知道霜很重,新洗的头发感觉轻盈,却也感受到自己的衰老。最后两句写残灯不嫌弃诗人,整夜陪伴在孤舟上,给人以慰藉。

第二首则更多地表达了政治失意的感慨:

南来三见岁云徂,直恐终身走道途。
老去怕看新历日,退归拟学旧桃符。
烟花已作青春意,霜雪偏寻病客须。
但把穷愁博长健,不辞最后饮屠苏。

诗人感叹自己三年来一直在外奔波,恐怕要终身漂泊。年老时害怕看到新的日历,想要退隐归家,学习旧时的桃符。春天的烟花已经绽放,而自己却在病中,霜雪染白了胡须。最后两句写诗人愿意用穷愁换取健康,不介意最后才喝到屠苏酒。

02

高适的除夕:游子思乡与孤独

相比之下,高适的《除夜作》则更多地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人住在旅馆里,面对寒冷的灯光,久久不能入睡。客居他乡的心绪为何如此凄凉?想到故乡的亲人此时也在思念着千里之外的自己,明天又将是新的一年,而自己的双鬓已经斑白。

03

不同的心境,同样的孤独

为什么两位诗人在除夕夜会有如此不同的心境呢?这与他们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

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外放到杭州任职。除夕夜本是合家团圆的日子,但苏轼却在野外宿舟,不仅感受到了身体的寒冷,更体会到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他的孤独,既有对家乡的思念,更有对仕途的无奈。

高适则是一位早年仕途坎坷的诗人。他曾在宋州以耕钓为生,甚至一度乞讨。他的孤独更多来自于游子的思乡之情,是对家的渴望,是对亲人的思念。

04

艺术特色与表达手法

在艺术特色上,苏轼的诗更加细腻,通过“病眼”、“重衾”、“残灯”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而高适的诗则更加直接,用“寒灯”、“霜鬓”等意象,直抒胸臆,表达思乡之情。

在表达手法上,苏轼善于用对比和反差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如“行歌野哭”、“远火低星”等。高适则善于用白描手法,直接描绘眼前的景象,如“旅馆寒灯”、“霜鬓明朝又一年”。

05

结语

两首诗都写尽了除夕夜的孤独,但苏轼的孤独中多了份政治失意的苦闷,高适的孤独则纯粹是游子的思乡之情。你更喜欢哪一首呢?不妨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