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英歌:古老傩舞的现代演绎
普宁英歌:古老傩舞的现代演绎
2024年2月11日,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一场来自中国的传统舞蹈震撼了全场。普宁南山英歌队的《英歌雄风》表演,吸引了70万现场观众围观,超过百家媒体争相报道。这支有着近80年历史的英歌队,用6分钟的精彩演出,让“中华战舞”登上了国际舞台。
从傩舞到“战舞”:普宁英歌的历史渊源
普宁英歌,这种流传于潮汕地区的汉族民间舞蹈,其历史可追溯至四五百年以前。关于其起源,学界有多种说法,其中较为普遍的观点认为,它源自古老的傩舞,后与《水浒传》故事相结合,逐渐演变为表现梁山好汉形象的民间艺术。
英歌舞融汇了戏剧、舞蹈、武术等多元艺术元素,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舞者们手持短木棒,上下左右互相对击,动作刚劲有力,节奏强烈。表演时,舞者们会化上独特的脸谱,身着仿梁山好汉的服饰,通过队形变换和动作配合,展现梁山英雄攻打大名府的故事场景。
从地方到世界:普宁英歌的现代演绎
近年来,普宁英歌频频“出圈”,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据统计,2023年以来,全球已有670多家媒体对普宁英歌进行了3873条报道。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南山英歌队的表演更是让世界见证了这一“中华战舞”的独特魅力。
普宁英歌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创新与变革。一方面,传承人们打破了“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传统,积极推动英歌进校园,培养了多个年龄层次的传承梯队。另一方面,通过与现代艺术形式的融合,如制作《潮魂英歌》MV、创作大型实景剧《英歌情》等,让这一古老艺术焕发新生。
2024年1月29日,大型实景剧《英歌情》在普宁中茵文化园首演。该剧以英歌为主线,融合了嵌瓷、青狮、贺灯等潮汕民俗艺术,通过声光电等现代舞台技术,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盛宴。
文化传承与创新:普宁英歌的未来之路
普宁英歌之所以能够从地方走向世界,关键在于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它既保留了传统的艺术精髓,又融入了现代元素,既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又符合当代审美。正如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林伦伦所说:“英歌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舞蹈,脍炙人口的水浒英雄故事为其‘注入灵魂’,这种催人向上的英雄主义色彩,体现人类共同的艺术审美要求,因此具备全球共有的文化价值。”
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普宁英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成为了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的文化桥梁。它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秀代表,更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张亮丽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