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宋元世界遗产的活化之路
泉州古城:宋元世界遗产的活化之路
2021年7月25日,一个载入泉州史册的日子。这一天,“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座见证了千年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城市,再次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作为一座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古城,泉州如何在保护文化遗产的同时,让这座千年古城焕发新生?近年来,泉州以打造世界遗产保护利用典范城市为目标,不断创新保护机制,探索活化路径,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新机制,多元投入
保护古城,资金是关键。泉州建立了多元化的筹资机制,确保古城保护工作有序推进。市财政每年安排500-1000万元专项用于古城规划策划和维护提升,近年来已累计投入6000万元以上。同时,通过资本金注入、政府专项债券等多种方式,引导古城公司完成中山路示范段、街巷综合整治等重点项目,总投资达数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泉州设立了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专项资金,首期到位资金1000万元,专门用于保护这一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群。此外,还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历史建筑测绘建档立卡,目前已完成146栋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
微改造,绣花功夫
在古城保护中,泉州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留形留魂留乡愁”的理念,采取“微改造”的方式,注重细节,精雕细琢。
以中山路为例,这条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商业街,经过精心修缮和保护,如今已成为泉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在改造过程中,泉州采用“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貌,同时完善了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让老街焕发新生。
在古城街巷综合提升工程中,泉州注重保护历史肌理,采用“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统筹推进管网改造和风貌恢复。同时,鼓励原住居民参与保护工作,保持古城的烟火气息。
文旅融合,活化利用
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传承。泉州在保护古城的同时,积极探索文旅融合的新路径,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崇武古城的保护活化就是一个生动案例。通过修缮传统建筑、改造道路、整治管网等措施,古城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同时,大力发展文旅业态,吸引原住居民参与,保持古城活力。如今的崇武古城,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文化空间。
泉州还积极打造特色博物馆群,通过展示泉州丰富的文化遗产,吸引游客深入了解泉州的历史文化。同时,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闽南文化节、海丝国际艺术节等,进一步提升古城的文化魅力。
考古先行,科学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古城,泉州建立了系统性的考古工作机制。泉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作为全省设区市中唯一获得国家文物局考古团体发掘资质的文博机构,承担着重要的考古任务。
在古城改造中,泉州坚持考古前置原则,确保每一项基础设施改造都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通过考古发掘,泉州城千百年前的生活图景得以重现人间,为古城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未来展望:海上丝路新起点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泉州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再次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泉州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
泉州古城的保护与活化,不仅是为了留住历史的记忆,更是为了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泉州正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泉州古城的保护与活化之路,是一条充满智慧与创新的探索之路。从资金筹措到项目实施,从文物保护到文旅融合,泉州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活态保护”。这座千年古城,正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