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加州双子星:光伏储能发展的东西方样本
江苏、加州双子星:光伏储能发展的东西方样本
江苏和美国加州,一东一西,分处太平洋两岸,却在光伏储能领域展现出惊人的相似与差异。
两地领跑,数据亮眼
截至2024年10月底,江苏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达8252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占比超过42%,历史性超过煤电。与之相伴的是,江苏新型储能累计建成投运规模达到540万千瓦,提前三年完成“到2027年新型储能达500万千瓦”的目标。
而在大洋彼岸,美国加州同样不甘落后。作为美国新能源发展的前沿阵地,加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17.09GW,占总装机容量的20.20%。面对新能源消纳能力见顶的挑战,加州正在大力推进高比例、长时储能解决方案。
政策引领,各展风采
江苏和加州在光伏储能领域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江苏省政府先后出台《江苏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我省新型储能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明确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和路径。特别是2023年9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化并网项目配套新型储能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统一了全省新型储能配建比例,不再区分苏南、苏北地区,均要求按照功率10%及以上比例配套建设新型储能。
加州则依托其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储能发展。加州独立系统运营商(CAISO)推出的“鸭型曲线”(Duck Curve)政策,有效应对了新能源高渗透率带来的电网调峰挑战。同时,加州还通过AB 2833法案,设定了到2030年部署1.3GW储能的目标。
市场驱动,创新应用
在政策引领下,两地的光伏储能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江苏以工商业储能为突破口,充分利用全省丰富的工商业屋顶资源。据统计,江苏分布式光伏装机中,工商业光伏占比高达70.6%。2024年11月,江苏最大峰谷价差已达0.902元/千瓦时,为工商业储能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以苏州为例,当地已形成百万级“城市储能群”,在夏季用电高峰期间成功化解了多轮用电紧张局面。
加州则在家庭储能市场持续领跑。特斯拉、Sunrun等企业纷纷在加州推出家用储能产品,与光伏系统配套使用。据统计,2023年加州家庭储能系统装机量同比增长超过50%。此外,加州还积极探索虚拟电厂(VPP)模式,通过聚合分布式储能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电网调度。
技术突破,赋能未来
在技术创新方面,江苏企业表现抢眼。以晶科能源为代表的江苏企业,正在积极布局储能领域。晶科能源为江苏北部项目提供的80MWh蓝鲸大型液冷储能系统,采用先进的液冷技术和模块化设计,显著提升了系统效率和安全性。
易事特集团则在光储充一体化领域持续领跑,其全系列逆变器、储能系统和充电桩产品已在多个场景得到应用。在南网佛山电网侧独立储能项目中,易事特的解决方案不仅实现了能源的就地生产和消费,还通过AI技术优化了系统运行效率,降低了度电成本。
展望未来,前景可期
江苏和加州在光伏储能领域的成功实践,为全球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持续下降,光伏储能系统将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预计到2025年,全球光伏储能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亿美元,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增长点。
江苏和加州,这两个太平洋两岸的先行者,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光伏储能的美好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扩大,光伏储能必将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