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一键去衣引发隐私担忧:技术发展与法律监管的双重挑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一键去衣引发隐私担忧:技术发展与法律监管的双重挑战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08268312_121798711
2.
https://www.sohu.com/a/852270471_122004016
3.
https://www.sohu.com/a/848293845_122118475
4.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3681
5.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40704/8f8042d702264393802f1d5663d6c8f3/c.html
6.
https://docs.feishu.cn/v/wiki/ZYUjw3dbSifwOgkgoD5cJXMDnvf/a9
7.
https://www.shyp.gov.cn/shypq/djyy2024/20240620/457633.html
8.
http://www.legaldaily.com.cn/sylm/content/2024-07/11/content_9020954.html
9.
https://www.glo.com.cn/Content/2024/10-08/1415111231.html

近日,公安部网安局披露了一起利用AI一键去衣技术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犯罪嫌疑人白某某通过人工智能软件对被害人图片进行处理,并贩卖近7000张淫秽图片。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AI技术可能被滥用的风险,更引发了公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的深层担忧。

01

AI一键去衣:技术原理与应用现状

AI一键去衣技术,顾名思义,是通过AI算法实现对图片中人物衣物的移除或替换。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技术,对目标图像进行分析和重绘。具体来说,AI系统会学习大量人体图像数据,识别衣物覆盖区域,并基于学习到的裸露皮肤特征进行图像替换。这种技术不仅可以去除衣物,还能实现AI换装,为图片中的人物更换不同服装,如泳衣、睡袍等。

目前,市面上已出现一些提供此类功能的在线工具,如MyEdit。用户只需上传图片,选择相应的造型选项,系统就能自动完成衣物替换。虽然这些工具在某些场景下可能具有娱乐价值,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02

隐私泄露:AI技术滥用的现实威胁

AI一键去衣技术最直接的风险就是隐私侵犯。在白某某案件中,受害者的生活照被不法分子通过AI处理成淫秽图片,不仅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还可能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这种技术一旦被滥用,任何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其照片可能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被恶意处理和传播。

更令人担忧的是,AI一键去衣技术可能与其他技术结合,产生更大的威胁。例如,AI换脸技术已经出现在多起敲诈勒索案件中。在深圳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网上搜集到的个人信息,通过AI技术合成不雅照片进行勒索。这种技术组合使得隐私侵犯变得更加隐蔽和复杂,给受害者带来更大的困扰。

03

法律监管:打击AI犯罪的多重举措

面对AI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政法机关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3年9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明确对“利用‘深度合成’等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发布违法信息”的情形予以从重处罚。各地检察机关也加大了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打击力度,特别是针对非法获取人脸、声纹等敏感信息的行为。

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组织专项会战,严打泄露身份证照片等图像信息的犯罪源头。2023年,全国公安机关破获利用AI技术“换脸”进行诈骗犯罪案件79起,抓获犯罪嫌疑人515名,有效遏制了该类犯罪势头。

同时,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行业治理和综合施策。例如,全国公安机关联合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开展人脸识别与活体检测技术安全测评,覆盖即时通信、网络直播、网络社交、电商平台、金融支付等重点App,及时发现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存在的风险隐患。

04

平衡发展:技术进步与隐私保护的双重考量

AI一键去衣技术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确保个人隐私和尊严得到充分保护?这需要技术、法律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从技术层面,应加快开发针对AI换脸等技术的反制措施,如人工智能检测技术识别伪造内容,结合身份认证和数字水印等手段,提高伪造的难度。同时,相关平台应加强内容审核机制,利用技术手段识别和过滤可能涉及隐私侵犯的内容。

从法律层面,需要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AI技术应用的边界,加大对隐私侵犯行为的惩处力度。同时,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打击AI犯罪的合力。

从社会层面,公众应提高隐私保护意识,谨慎分享包含个人敏感信息的照片,特别是在社交媒体上。对于任何要求转账或汇款的可疑信息,都要保持警惕,仔细甄别真伪。

AI技术本身是中立的,关键在于如何使用。我们既要鼓励技术创新,也要确保技术发展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才能在享受AI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有效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真正实现科技向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