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适度锻炼,科学预防胸闷
秋冬适度锻炼,科学预防胸闷
秋冬季节,很多人在早晨起床时会感到胸闷不适。这种症状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心脏疾病、脑部问题、低血压或肺部疾病等。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肥胖者、过度饮食者、嗜烟酗酒者和压力过大者来说,秋冬季节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需要特别警惕。
科学锻炼助你远离胸闷
适度锻炼是改善身体状况、预防胸闷的有效方法。但在秋冬季节,运动也需要讲究科学性和合理性。
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
秋冬季节适合进行一些温和的有氧运动,如登山、慢跑、太极拳和健身舞等。这些运动既能增强心肺功能,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大的负担。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更应选择较为舒缓的运动项目。
注意运动时的保暖
秋冬季节气温较低,运动时要注意保暖。运动前可以多穿一些衣物,热身后再脱去多余的衣服。运动后如果出汗较多,要及时更换衣物,避免感冒。户外运动时要注意多穿些衣服,衣物轻软、宽松不宜过紧。
充分的热身运动
秋冬季节,人体的肌肉和关节容易僵硬。因此,在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一般情况下,运动前的热身活动在5分钟左右,但冬天应多花一倍的时间做热身,最好达到10-15分钟。热身时最好先做动态拉伸,然后做一定强度的快走或慢跑等,直到微微出汗、毛孔张开为止。
适时补充水分
秋冬季节气候干燥,运动后机体容易丧失更多水分。因此,运动前后一定要注意适时补水。晨练前最好喝杯白开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运动时由于代谢加强和出汗、尿液较多等原因,造成电解质丢失,可少量多次补充淡盐水,维持机体酸碱平衡。
控制运动强度
秋冬季节,人体的柔韧性和肌肉的伸展度有所下降,关节活动幅度减小。因此,像足球、篮球、长跑等剧烈活动尽量少做。建议选择动作幅度小且容易消耗热量的有氧运动。运动时机体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人体能量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过一夜的消化和新陈代谢,体内血糖浓度偏低,此时空腹进行运动会导致机体出现头晕、冒虚汗、四肢乏力等低血糖症,甚至引发昏迷。同时,机体由于处于空腹状态,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增高过多,会引起各种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导致猝死。所以运动前应该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选择温热性食物,并在饭后1.5~2小时之后运动,会更有利于健康。
注意呼吸节奏
在冬季进行体育锻炼,主要用鼻子呼吸,不要张大嘴巴呼吸。如运动量大,只用鼻吸不能满足供氧时,那就得借助嘴巴来帮助呼吸。鼻毛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袭;另外,寒冬气温低,冷空气进入鼻孔后即可得到加温,再进入肺部就不会产生刺激了。
加强锻炼后放松
积极地放松是良好的休息。结束锻炼后不要急于休息,身体需要从运动状态转化为相对静止状态;适当放松可以避免运动者的血压下降过快而影响健康。
运动后放松能使脉搏的高速跳动频率减缓至安全水平,使大量血液返回心脏、以保证大脑的血供;此外,还有助于加速代谢物的排除,促进体力恢复。
日常生活中的预防措施
除了科学锻炼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习惯也能有效预防胸闷。
合理饮食
注意饮食调节,清淡饮食,特别是限盐,包括戒烟、戒酒、应多吃鱼类、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控制情绪
精神紧张、忧虑、悲伤、烦恼、焦虑等异常情绪和过度疲劳,都会引起全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再加上寒冷的作用,会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
秋冬季节要遵照人体生物钟规律,在保证充足睡眠和足够能量摄入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循序渐进,才能达到强身健体和精神愉悦的效果。
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
通过鼻子呼吸,不要张大嘴巴呼吸。如运动量大,只用鼻吸不能满足供氧时,那就得借助嘴巴来帮助呼吸。鼻毛能滤清空气,使气管和肺部不受尘埃、病菌的侵袭;另外,寒冬气温低,冷空气进入鼻孔后即可得到加温,再进入肺部就不会产生刺激了。
秋冬季节通过适度锻炼和科学预防,可以有效缓解胸闷等不适症状。但需要强调的是,如果胸闷症状频繁出现或持续不缓解,一定要及时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同时,锻炼时也要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避免过度劳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