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养虾业:从基因编辑到智能养殖的革新之路
科技赋能养虾业:从基因编辑到智能养殖的革新之路
2024年6月,一场突如其来的虾病暴发,让华南地区的养虾业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据统计,珠三角一带的排塘率高达6-7成,珠海、江门、中山等地的虾农损失惨重。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小林村,对虾排塘率甚至达到了7-8成,部分养殖户无奈只能将虾冰鲜低价处理,损失惨重。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养虾业正谋求一场科技革命。在这场变革中,两家科技企业的创新尤为引人注目:水产9号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提升虾苗抗病性,海盟公司则以智能化设备和创新饲料推动全产业链升级。
基因编辑:从源头破解病害难题
水产养殖技术中心(CAT)首席执行官John Buchanan博士表示,基因组编辑技术有望为虾业带来突破,实现传统育种方法无法实现的准确、快速的天然基因改造。通过采用这些技术,虾苗生产商可以优化虾苗产量,增强虾苗的抗病性,并提高整体可持续性。
在CAT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正在利用CRISPR等基因编辑工具,精准控制遗传变化,避免不良影响,并将其整合到当前的育种计划中。尽管这一技术在商业规模上的应用仍面临复杂性挑战,但CAT团队已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智能化养殖:从投喂到筛选的全产业链革新
海盟公司的创新则更多体现在养殖过程的智能化和自动化上。2021年,海盟推出“红章鱼”系列对虾智能投料机,通过精准控制投喂量和频率,不仅提高了饲料利用率,还有效减少了水质污染。
2023年,海盟进一步推出创新性筛选饲料,并与广东聚优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出常有饲料系列。这种饲料经过严格筛选和营养配比,能够更好地满足对虾的生长需求,提高养殖效率。
进入2024年,海盟将核心精力投放在虾苗筛选与供应、多元化服务的提供,以及筛选机制在多个领域的应用这三个关键板块。海盟不仅为育苗场供应商打开更广阔的市场,还通过精准对接,拓宽其销售渠道,实现销量的稳步增长。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未来
这些科技创新正在为养虾产业带来深远影响。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刘棕会表示,广东将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建立健全“大渔带小渔”联农带农机制,打造功能齐备、‘拎包入驻’的现代化海洋牧场共富集聚发展区,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
据统计,2023年广东新建成1246个重力式深水网箱、10个桁架类网箱,深水网箱养殖水体总量居全国首位。这些现代化养殖设施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好的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正在为养虾产业插上科技翅膀。从基因编辑到智能投喂,从筛选饲料到全产业链升级,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养殖效率和产量,更重要的是提升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面对病害频发、市场低迷的挑战,科技创新正引领养虾产业走向更加绿色、高效、健康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