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健康饮食指南:王俊雄教你帮姥姥保持活力
春节健康饮食指南:王俊雄教你帮姥姥保持活力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丰盛的美食。然而,面对琳琅满目的佳肴,如何保持健康饮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王俊雄提醒大家,春节期间尤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带来的健康隐患。
专家建议:饮食有度,健康过年
王俊雄医生指出,节日期间的胃胀气、消化不良,主要是因为饮食不节制造成的。他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调整饮食习惯:
适量进食,控制餐量
“每餐吃到六七分饱即可,尤其要避免长时间进食高脂、高热量、高糖的食物。”王俊雄医生强调。暴饮暴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导致消化不良。建议采用小盘小碗,细嚼慢咽,让大脑有足够的时间接收饱腹信号。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
春节期间的饮食往往偏重肉类,容易造成膳食纤维摄入不足。王俊雄医生建议,在年夜饭中增加凉拌菜、蒸蔬菜的比例,多吃新鲜水果,帮助肠胃消化。膳食纤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饮酒适量,保护胃黏膜
亲友相聚时,饮酒在所难免。但大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反酸烧心、胃痛等问题。王俊雄医生建议,喝酒后可适量饮用蜂蜜水,帮助促进酒精代谢。但切记不要过量饮用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饮品,这些会进一步刺激胃黏膜。
实用指南:健康饮食具体方案
除了专家建议外,我们还可以从食材选择、用餐方式等方面做出调整,让春节饮食既美味又健康。
食材选择有讲究
- 主食:多吃粗粮,如糙米、燕麦,少吃精制的米面。
- 肉类:优先选择鱼肉,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 蔬菜:餐餐都要有,深色蔬菜占一半。
- 水果:选择低糖品种,如苹果、梨,少吃热带水果。
- 饮料:尽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成年人如饮酒,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用餐方式要科学
- 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 饭前先吃点蔬菜垫底,可以减少主菜的摄入量。
- 炒菜时注意减油减盐,多用清蒸、炖煮等方式。
- 吃饭时细嚼慢咽,不要狼吞虎咽。
特别提醒:慢性病患者需谨慎
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等慢性病患者,春节期间更要严格控制饮食。
- 高血压患者要少吃酱卤食品、咸鱼和腌菜,可以用天然香料替代盐分。
- 痛风患者要远离海鲜、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
- 糖尿病患者要注意控制总热量,选择低糖水果,避免甜点和含糖饮料。
保持规律,适度运动
春节期间,除了注意饮食,还要保持规律的作息习惯。王俊雄医生建议,每天要保证7-8小时的充足睡眠,有助于身体调节压力荷尔蒙,减少血压波动的风险。同时,不要因为“吃吃吃”而熬夜不运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比如快速步行、跳舞、拖地等),累计150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6000步。
春节美食虽好,但健康更重要。让我们一起努力,在享受节日的同时,也守护好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记住,健康饮食不是一时的忍耐,而是一种长期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从这个春节开始,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让健康成为最好的新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