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年初一的传统习俗:从古至今的传承与演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年初一的传统习俗:从古至今的传承与演变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337125
2.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22/content_289101.html
3.
http://www.qstheory.cn/20250125/30639ed4b02e4c52a95f9457c5d37644/c.html
4.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pc/content/202501/27/content_30054205.html
5.
https://wenhua.youth.cn/whyw/202402/t20240207_15070128.htm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F%80
7.
http://www.wenming.cn/wmdjr_299/20240314/d5094ca144814999986c5cf3e8fe5f14/c.html
8.
https://www.acabridge.cn/hr/xueshu/202501/t20250127_2653743.shtml
9.
https://news.ycwb.com/2025-01/22/content_53197596.htm
10.
https://www.gyzkzx.cn/html/2024-02/08/content_934138.htm

大年初一,当第一缕晨曦透过窗户,家家户户便开始忙碌起来。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这一天要守夜至鸡初鸣、天微明,各户男女老少都穿戴上新衣新帽新鞋,拜天地、祭祖先,然后晚辈齐向长辈拜年。

01

拜年祭祖:大年初一的核心仪式

早晨,全家人都会穿上崭新的衣服,象征着辞旧迎新。首先进行的是拜天地和祭祖先的仪式。堂前点燃红烛,供奉茶果、粉圆、年糕,焚香叩头,献供新茶,以祈求一年的平安康宁。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或者对着祖先的遗像祭拜,此举既是慎终追远,不忘祖先恩德,也是阐扬敬祖追宗的美德。

祭完祖先之后,便是晚辈向长辈拜年的重要时刻。长辈则会给晚辈装满“压岁果子”的糖果盘,其中少不了红橘、荔干、甘蔗之类。“橘荔”谐音吉利,甘蔗寓意“节节高”,均取吉祥之意。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收到压岁钱了。压岁钱的风俗由来已久,所谓压岁就是“压祟”,意为镇恶驱邪。古人相信给孩子压岁钱可以保佑小孩平安。

02

千年传承:习俗的历史渊源

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岁首祈年祭祀。据《尔雅·释天》记载,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有“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的说法。汉武帝时期,通过太初历的推行,正式确立了正月初一为岁首,这一传统延续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03

南北有别:地域文化的差异

有趣的是,南北方在春节的习俗上还存在一些差异。比如小年的日期,北方是腊月二十三,而南方则是腊月二十四。这种差异源于历史上的文化交融。据广西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麦西介绍,这种差别始于清朝,当时皇宫为节省开支,将祭祀灶王爷与拜祭祖先合为一天,这一做法逐渐流传至北方民间,而南方则沿袭古制,以腊月二十四作为“小年”。

04

与时俱进:现代的创新与演变

进入现代社会,春节习俗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传统的放鞭炮被环保的电子鞭炮取代,拜年的方式也从登门拜访扩展到了电话、短信、微信等多种形式。压岁钱更是从传统的红包变成了电子红包,既便捷又新潮。

2024年12月4日,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在中国网络上掀起了热潮,出现了举国同庆的壮观局面。至此,中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居世界第一。

春节,这一跨越千年的活态遗产,是中华民族最响亮的文化标识之一。它不仅承载着中国人对家庭团圆、幸福生活的向往,更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精神追求。在全球化的今天,春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参与其中,成为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文化桥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