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博物馆:千年文化瑰宝的守护者
绵阳博物馆:千年文化瑰宝的守护者
在四川绵阳的富乐山西麓,一座现代化的综合性博物馆静静地矗立着,它就是绵阳博物馆。作为绵阳的文化地标,这座博物馆不仅收藏了丰富的文物,更承载着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绵阳博物馆新馆于2016年8月10日正式对外开放,占地面积达43527.94平方米,建筑面积29960平方米。主体建筑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设计简洁大方,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美学理念。馆内展陈区由“千载回望古绵州——绵阳历史文化陈列”和“岷山涪水——绵阳自然陈列”两个基本陈列,以及“流淌的记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富乐梦想——绵阳摇钱树陈列”、“国之大用——绵阳汉马陈列”、“山间洞府——绵阳崖墓陈列”四个专题陈列构成,共展览文物1400余件,自然标本200余件。
在众多展品中,有三件镇馆之宝尤为引人注目。
东汉说唱俑:四川人乐观精神的化身
东汉说唱俑是绵阳博物馆的明星展品之一。这件出土于四川的陶俑,以其生动的表情和夸张的动作,展现了汉代说唱艺术的繁荣。说唱俑头戴帻,额前有花饰,袒胸露腹,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作说唱表演状。其面部表情诙谐,神态生动,仿佛正在为观众表演一段精彩的节目。这件文物不仅见证了汉代说唱艺术的发达,更体现了古代四川人乐观、开朗、包容的精神特质。
摇钱树:寓意吉祥的国宝级文物
绵阳博物馆的摇钱树堪称镇馆之宝。这株摇钱树通高201厘米,是目前国内现存体型最高大、保存最完整的一株,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之一。它于1990年出土于绵阳何家山2号东汉崖墓,整体由红陶树座、青铜树干、枝叶等共29个部件衔接扣挂而成。装饰了凤鸟、西王母、玉璧、力士、龙首、朱雀、鹿、仙人瑞兽等图案,象征着不老或是飞升成仙。叶片上所铸圆形方孔钱,是取其外圆内方之形以示天圆地方之意,象征着天与地。叶片外侧延生出许多长短不一的万缕细丝,可能代表天上的太阳或其他星辰。这种用青铜打造的“树”,枝叶上挂满铜钱和其他象征吉利、辟邪的饰物,摇动似有万贯铜钱掉落般哗哗作响,因此被称为摇钱树。
东汉大铜马:展现汉代艺术魅力
绵阳博物馆的东汉大铜马是我国最大的东汉铜马,长110厘米,宽50厘米,高达134厘米。这匹铜马与同时出土的牵马俑一大一小、一动一静,形神兼备,高度反映了汉代生机勃勃的艺术生命力。铜马头、颈、胸、腹、腿、尾等九部分分别铸造而成,再用铆钉套合连接。细观铜马,只见马头上扬,面部青筋微凸,仿佛能闻其脉搏的轻微跳动;马口张开,似乎可嗅其呼出的气息。马头刻画细致,但马身却线条简练。一实一虚,一匹行走的铜马呼之欲出。铜马出土时,前面还站立了一件牵马俑。他手持盾牌、执缰静立。表面上看,在牵马人的控制下,马似乎也处在静止状态,但从它轻举的双蹄以及怒绽的面部肌肉,似乎即将挣脱羁绊,像“马踏飞燕”般风驰电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铜马高大俊逸,牵马俑身高却只有68厘米,仅到铜马的躯干部位。这种夸张的比例,巧妙地以人的矮小衬托出马的高大,显得气势非凡。这件文物多次代表四川以及中国在日本、美国等地展出,展现了汉代艺术的魅力。
除了这三件镇馆之宝,绵阳博物馆还有许多值得一看的展品。比如“流淌的记忆——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区,展示了绵阳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岷山涪水——绵阳自然陈列”展区,则通过200余件自然标本,展现了绵阳的自然风光和生态多样性。
绵阳博物馆不仅是了解绵阳历史文化的窗口,更是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的重要场所。博物馆免费开放,开放时间为10:00-18:00(17:00停止进馆),周一闭馆。馆内设有多个陈列展区,包括历史文化陈列、自然陈列、非遗陈列等。游客既可以在这里欣赏精美的文物,又可以了解绵阳的历史变迁,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