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这种声音可能会让你抓狂——揭秘厌音症的遗传密码
当心!这种声音可能会让你抓狂——揭秘厌音症的遗传密码
你是否曾经被身边人的咀嚼声、呼吸声或键盘敲击声弄得心烦意乱?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患有厌音症。这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触发情感或生理反应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对某些声音的强烈厌恶或仇恨。
什么是厌音症?
厌音症(misophonia)是一种特殊的声音触发情感或生理反应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对某些声音的强烈厌恶或仇恨。这种疾病最早由Jastreboff和Jastreboff在2001年提出,目前尚未被正式纳入精神疾病分类系统,但已引起精神科医生的广泛关注。
厌音症患者在听到某些特定声音时,会触发强烈的情绪和生理反应。这些声音通常是由人类产生的,尤其是口腔和鼻腔声音,如咀嚼声、吸溜声、呼吸声、键盘敲击声或笔点击声等。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反应:
- 情绪反应:愤怒、烦躁、恶心、焦虑
- 生理反应:出汗、心跳加快、肌肉紧张、呼吸困难、身体局部或全身压力感
- 行为反应:言语辱骂、扔东西、身体攻击
这些反应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社交、职业和日常生活,导致他们避免某些场所或活动,如餐厅、办公室或家庭聚会。值得注意的是,触发声音和反应因人而异,这表明学习在厌音症的发展中起着一定作用。
厌音症的遗传因素
最近的研究发现,厌音症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某些精神疾病存在遗传关联。阿姆斯特丹大学的精神科医生Dirk Smit和他的团队分析了来自精神病基因组联盟、英国生物银行和23andMe数据库的遗传数据,发现自我报告患有厌音症的人更可能携带与精神疾病以及耳鸣相关的基因。
研究还发现,厌音症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基因存在重叠,这意味着易患PTSD的基因也会增加厌音症的可能性。这可能表明两者共享相似的神经生物系统,这也意味着针对PTSD的治疗方法可能对厌音症有效。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厌音症与这些精神疾病一定有共同的机制,只是一些遗传风险因素相似。此前的研究发现,厌音症患者更容易内化自己的痛苦。Smit团队的研究也支持了这一观点,显示出厌音症与担忧、内疚、孤独和神经质等性格特质存在强关联。
有趣的是,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者较少出现厌音症,这出乎意料,因为ASD患者通常对声音的耐受力较低。研究人员指出,这可能意味着存在另一种形式的厌音症,主要由对特定触发声音的愤怒或其他负面情绪的条件反射驱动,并受到性格特质的调节。
如何应对厌音症?
目前,针对厌音症的治疗方法仍在探索阶段,但一些心理治疗方法可能有效。例如:
- 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对触发声音的负面思维模式
- 辩证行为疗法:教授患者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技巧
- 正念和接纳疗法:培养患者对触发声音的接纳能力
- 反向条件疗法:通过反复暴露于触发声音来减少反应
除了专业治疗,患者还可以采取一些日常应对策略:
- 避免触发声音:尽量避开可能产生触发声音的环境
- 使用耳塞或降噪耳机:在无法避免的情况下保护自己
- 寻找支持:加入厌音症患者支持团体,分享经验和应对策略
- 培养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等,帮助缓解症状
诊断面临的挑战
厌音症的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的自我报告,医生可能会通过询问病史、症状表现等方式进行诊断。但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容易被误诊为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
此外,由于对厌音症的认识不足,许多患者可能尚未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这需要医生和患者共同努力,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
结语
厌音症是一种影响许多人生活质量的疾病,但通过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患者可以学会管理和减轻症状。如果你或你认识的人可能患有厌音症,请寻求专业帮助,了解可用的治疗选择。同时,我们也要提高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减少对患者的误解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