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8D魔幻交通:从穿山越水到智慧互联
重庆8D魔幻交通:从穿山越水到智慧互联
2024年4月28日,随着金凤隧道主线正式通车,从西部(重庆)科学城金凤片区到璧山区的车程由40分钟缩短至6分钟。这一重大交通项目的建成,不仅缓解了中梁山隧道的交通压力,更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又一里程碑。
金凤隧道项目全长6.1公里,包含一座3公里长的特长隧道,以及两座互通式立交和三座简易立交。项目地质环境复杂,涉及突泥涌水、断层、煤窑采空区、瓦斯、软弱围岩大变形等不良地质条件。为克服这些施工难题,项目团队采用了地质雷达、TSP地质超前预报技术、超前水平钻探等先进探测手段,并通过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精细化管控,最终比合同工期提前近5个月实现通车。
在重庆,像金凤隧道这样的交通奇迹并不罕见。作为一座“8D魔幻城市”,重庆的交通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李子坝轻轨站的“单轨穿楼”到黄桷湾立交的“导航噩梦”,重庆的交通基建充分展现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与智慧。
在科学城隧道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仰拱钢筋绑扎、掌子面开挖、二衬混凝土浇筑等施工作业。该隧道全长4.1公里,设计时速80公里,建成后将串联璧山、西永以及沙坪坝等区域,为大学城隧道分流,并缓解西永组团内部路网的过境交通压力。
这些重大交通项目的背后,是重庆交通建设的数字化转型。重庆轨道交通5号线通过CBTC大数据平台实现列车自动保护、自动运行和自动监控,不仅解决了跨线运营的难题,还为乘客节约了33分钟的出行时间。新华三集团重庆交通技术专家秦龙表示,数字化技术已经成为重庆破解交通痛难点的有力手段。
从穿山越水到智慧交通,重庆的交通建设不仅改善了市民的出行体验,更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作为国家区域发展“第四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承载着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优化全国经济格局的重要使命。根据规划,这里将构建4个“1小时”交通圈,打造成都—重庆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
从“8D魔幻交通”到“智慧交通”,重庆正在用创新和实干书写着新时代的基建传奇。这些交通项目的建设者们,正是破解“胡焕庸线”、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先行者。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深入推进,重庆的交通网络将更加完善,为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