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得了委屈,才能成就大事
受得了委屈,才能成就大事
“多大的事?”这句常见的口头禅,道出了一个朴素的道理:生活中许多所谓的“大事”,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能否正确看待这些“小事”,往往决定了我们能否成就真正的“大事”。
承受委屈,是成功的必修课
当我们遇到挫折时,往往会感到沮丧和失落。但正如心理学家所言,挫折感是主观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调整心态。有些人会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而有些人却能越挫越勇。这种差异,往往决定了一个人能否在逆境中崛起。
逆商(Adversity Quotient),即面对逆境的反应能力,是决定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逆商可以通过后天培养。比如,让孩子适当经历一些挫折,学会面对失败;通过设定有一定难度的目标,培养孩子的自信;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等。
名人的成功之路:从承受委屈开始
许多成功人士,都是在不断承受委屈中成长起来的。
卡莉·菲奥里纳,惠普前女掌门人,曾两度荣登《财富》“最有权威的女企业家”榜首。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母亲的教育。母亲教会了她坚强、博学和热爱生活,使她在男性主导的硅谷中脱颖而出。
欧阳修晚年仍坚持修改作品,甚至在夫人的劝阻下,仍笑着说“不怕先生骂,却怕后人笑”。这种对完美的追求,对批评的承受,正是他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的重要原因。
约翰逊博士的故事则告诉我们,专注和坚持是克服外界干扰的重要品质。即使父亲三次呼唤,他仍沉浸在阅读中,这种专注力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如何提高承受委屈的能力?
区分能力和自我价值:一次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我们需要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重要的是在失败中学习和成长。
培养成长型思维:相信通过努力可以改变现状。遇到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而是要分析原因,寻找改进的方法。
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压力是双刃剑,适度的压力可以激发潜能,但过度的压力则会让人崩溃。我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运动、冥想、与朋友交流等。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学会尊重他人,善于与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在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其独特价值,通过合作可以更好地解决问题。
设定合理目标:目标过高容易产生挫败感,过低则缺乏挑战性。设定既有挑战性又可实现的目标,有助于培养自信。
结语:在承受中成长,在委屈中崛起
承受委屈的能力,是成就大事的必备素质。它不仅是一种心理素质,更是一种人生智慧。当我们学会正确对待挫折,培养坚韧的意志,提升逆商,我们就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记住,伟大是熬出来的。每一次委屈,都是成长的契机。正如那句老话所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承受委屈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能够培养出宽广的心胸,更能够积累走向成功的经验。所以,当面对生活中的“多大的事”时,不妨换个角度去看待,也许你会发现,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