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古刹大报恩寺:从“天下第一塔”到国家一级博物馆
千年古刹大报恩寺:从“天下第一塔”到国家一级博物馆
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很少有建筑能像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塔那样,以其独特的魅力征服了整个世界。这座被誉为“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的九层琉璃宝塔,不仅是明代建筑工艺的巅峰之作,更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然而,这座举世闻名的建筑如今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段段传奇故事和珍贵的历史遗迹,诉说着曾经的辉煌。
千年古刹的沧桑历程
大报恩寺的前身可以追溯到东吴赤乌十年(公元248年)。当时,僧人康僧会乘船来到南京长干里传授佛教,向吴主孙权展示了神奇的五色舍利子。孙权见其铁锤不可摧毁,深感钦佩,遂帮助康僧会修建了建初寺及阿育王塔,这便是大报恩寺的起源。建初寺作为江南地区第一座寺院,以佛塔为中心建造,供奉着印度而来的感应舍利,有“江南第一寺”之美称。
此后,大报恩寺历经多次兴废和更名。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因战乱建初寺和阿育王塔被焚烧损坏,后在旧址附近重建并改名为长干寺。南北朝时期,长干寺迎来第一个发展鼎盛期,梁武帝多次修缮佛塔,并将舍利等珍贵佛物放入金玉所制七宝塔中。唐朝长庆四年(公元824年),润州刺史李德裕在长干寺发现舍利后,部分运回润州,部分留在长干寺。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印度僧人僧可政得到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供藏在长干寺塔楼中。宋大中祥符年间,长干寺改名为“天禧寺”,寺塔得宋真宗赐名“圣感舍利塔”。元朝二十五年左右,天禧寺奉旨改名为“元兴慈恩旌忠教寺”,寺塔则改名为“慈恩塔”。
大报恩寺的鼎盛时期出现在明朝永乐年间(1412年)。明成祖朱棣为纪念父母朱元璋和马皇后,在天禧寺旧址按照皇宫标准精心打造大报恩寺,历时十九年完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琉璃宝塔,塔高九层,全身覆盖五彩琉璃瓦,被誉为“天下第一塔”。这座塔不仅是当时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巅峰之作。它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与万里长城一道被作为中国在西方人心中的象征,欧洲各国皇室贵族对其充满向往,路易十四以其为灵感建造凡尔赛宫的大特里亚农宫,安徒生在童话故事中也提及此塔。
然而,这座辉煌的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遭遇了毁灭性的打击。北王韦昌辉担心翼王石达开占领城外的琉璃塔攻击城内,派兵在塔下挖地道引爆炸药,并用火炮攻击塔身,最终琉璃塔化作一堆瓦砾,大报恩寺的其他建筑也在大火中一并烧毁。
2007年,南京启动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复建项目,2015年完工开放展览。此后,大报恩寺遗址保护性展出众多珍贵文物,如七宝阿育王塔、佛顶真骨等,其考古项目于2011年被评选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20年被评为丝绸之路世界遗产,遗址公园于2017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璀璨夺目的建筑艺术
2023年8月14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上新”,60余件文物精彩亮相,吸引了众多观众。此次展出的文物包括彩釉龙纹琉璃砖、宋长干寺地宫出土铜镜、铜钱、鎏金圆球形盒、“舍身饲虎”铜牌等,以及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生活器具。
其中,近20件琉璃砖格外引人注目。这些琉璃砖出土于南京赛虹桥,为明代文物,是南京大报恩寺琉璃宝塔构件。琉璃砖使用了绿、黄、黑、红、白五种颜色,上面的图案为碧色浮雕云纹和栩栩如生的金龙,龙身、龙眼、龙爪栩栩如生。即使经过岁月的冲刷,整块琉璃砖依然保持特有的光彩。
此外,博物馆还展出了一批长干寺地宫出土的铜镜。其中一面花鸟纹铜镜直径21.6厘米,厚重大气,花纹精致。铜镜上保留着一小段织物,这为研究宋代人的生活提供了重要依据。还有一面“迷你”铜镜,直径只有6.6厘米,上面绘制着奔兽纹。
同时,地宫中出土的铜钱、鎏金圆球形盒、“舍身饲虎”铜牌等文物也与游客见面。另外,部分大报恩寺遗址出土的釉陶罐、紫砂壶、青花花卉纹瓷盘、青花莲纹碗等清代生活器具,展现了当时长干里的人间烟火气。
文化传承与创新
大报恩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2015年,由南京市文化投资控股集团及其下属南京大明文化实业有限公司建设的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开馆以来,近10年已累计接待观众超630万人次,2023年全年接待量超140万人次。全年无休,周一不闭馆,夜间开放时间超过60天。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在数字技术方面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全真互联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获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构建的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知识图谱应用,使用户可以从多个角度了解大报恩寺的历史。基于文博大模型研发的智能馆长,为游客提供一对一的私人导览服务。全国首个全真互联元宇宙博物馆空间,让游客通过VR眼镜一键穿越回到600多年前的明代。
文化传承方面,博物馆在传统节日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如春节金陵纳福地、清明传统古礼、五一“有·轻松”遗址奇愈·晒晒大会等;以传统文化、匠心非遗、艺术手作、雅集体验为主题策划茶道、香道、手作等禅意美学活动;充分发挥剧场功能,上演历史互动剧《神奇百戏:宝塔传奇》等自有IP剧,全年各类演出活动160余场。策划执行“文博大讲堂”、博物馆奇妙夜“明朝生存记”、“琉璃塔里的传奇”研学活动等,使博物馆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讲述“交往、交流、交融”的时代新故事。
传奇故事流传千古
关于大报恩寺的传说,最著名的是琉璃塔的建造故事。相传明成祖朱棣为报答生母碽妃的养育之恩,决定在长干寺旧址上建造一座举世无双的宝塔。这座塔高九层,全身覆盖五彩琉璃瓦,夜夜灯火通明,被誉为“天下第一塔”。然而,这座辉煌的建筑在太平天国时期被毁,成为历史的绝响。
大报恩寺的传奇故事不仅体现在建筑上,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价值中。作为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中心之一,大报恩寺见证了无数历史事件和文化交融。帝王将相、文人墨客、高僧大德、外国使节等,在此谱写了辉煌壮丽的篇章,是中华文明连续性、统一性、包容性、创新性及和平性的重要体现。
如今,虽然大报恩寺的辉煌建筑已不复存在,但其承载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价值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探寻这段传奇历史,感受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