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发布: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迎来新标准
《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发布: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迎来新标准
2024年3月,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GB/T 43697-2024 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以下简称《规则》),该标准将于2024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作为数据安全管理的重要基础性标准,《规则》的发布对于提升我国数据安全保护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规则》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规则》系统性地规定了数据分类分级的通用规则,为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工作的落地执行提供重要指导。其核心内容包括:
数据分类规则
数据按照行业领域分类,主要分为工业数据、电信数据、金融数据、能源数据、交通运输数据、自然资源数据、卫生健康数据、教育数据、科学数据等。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业务属性进一步细分,包括业务领域、责任部门、描述对象、流程环节、数据主体、内容主题、数据用途、数据处理和数据来源等维度。
数据分级规则
数据分级框架将数据分为三个级别:
核心数据:对领域、群体、区域具有较高覆盖度或达到较高精度、较大规模、一定深度的,一旦被非法使用或共享,可能直接影响政治安全的重要数据。主要包括关系国家安全重点领域的数据,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的数据。
重要数据:特定领域、特定群体、特定区域或达到一定精度和规模的,一旦被泄露或篡改、损毁,可能直接危害国家安全、经济运行、社会稳定、公共健康和安全的数据。
一般数据:除核心数据和重要数据之外的其他数据。
基本原则
《规则》提出数据分类分级应遵循以下原则:
- 科学实用:分类分级方法应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和执行。
- 边界清晰:各类各级数据的范围和界限应明确,避免交叉重叠。
- 就高从严:当数据难以定级时,应倾向于更高级别。
- 点面结合:既要关注关键数据,也要考虑整体数据安全。
- 动态更新:分类分级结果应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审查和调整。
《规则》的创新与突破
相比之前的实践,《规则》在多个方面实现了创新和突破:
统一性与规范性:首次从国家层面统一了数据分类分级的标准,解决了之前各行业标准不一的问题。
可操作性:提供了详细的分类分级流程和要素识别指南,便于企业和组织实际操作。
灵活性:虽然规定了基本原则和框架,但允许各行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具体标准。
动态性:强调分类分级结果需要定期更新,以适应数据变化和安全形势的发展。
实践应用与建议
《规则》的发布为企业和组织的数据安全管理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在实际应用中,建议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充分理解行业特点:不同行业应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数据属性,细化分类分级规则。
建立动态管理机制:数据状态和安全形势是不断变化的,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分类分级结果。
加强技术支撑:利用AI等技术手段辅助数据分类分级,提高效率和准确性。
注重人员培训:确保相关人员充分理解《规则》要求,具备相应的数据安全管理能力。
结语
《GB/T 43697-2024 数据安全技术 数据分类分级规则》的发布,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管理工作迈入新阶段。通过科学合理的数据分类分级,企业和组织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实施数据保护措施,有效防范数据安全风险,为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