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数据时代的生物信息学:基因数据管理新趋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数据时代的生物信息学:基因数据管理新趋势

引用
中国科学院
12
来源
1.
http://www.big.cas.cn/
2.
https://blog.csdn.net/zfyyzhys/article/details/144042701
3.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70352
4.
http://gpb.big.ac.cn/news/1020
5.
https://www.bgi.com/news/2024072301
6.
https://www.junhe.com/legal-updates/2362?locale=zh
7.
https://innovativegenomics.org/zh-CN/%E6%96%B0%E9%97%BB/ai-RNA-%E8%AF%AD%E8%A8%80%E6%A8%A1%E5%9E%8B/
8.
https://www.iivd.net/thread-75286-1-1.html
9.
https://www.ncsti.gov.cn/kjdt/kjrd/yyjk_kjrd/202501/t20250115_192966.html
10.
https://kw.beijing.gov.cn/xwdt/kcyx/xwdtkjqy/202407/t20240711_3820097.html
11.
https://cloud.tencent.cn/developer/article/2407674
12.
https://www.bgi.com/news/2024081201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生物信息学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生命科学研究和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作为生物信息学的重要分支,基因数据管理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不仅在技术层面实现了突破,还在应用层面展现了巨大潜力。本文将从技术发展、行业应用和政策监管三个维度,探讨大数据时代下基因数据管理的新趋势。

01

技术突破引领基因数据管理新方向

在基因数据管理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2024年7月,华大基因发布了一项基于大语言模型(LLM)的罕见遗传病诊断新方法——Genetic Transformer(GeneT)。这一突破性成果将基因数据管理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GeneT技术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卓越的准确性和效率。通过微调大语言模型,GeneT能够精准识别罕见遗传病的致病变异,在模拟样本和真实临床样本中分别达到99%和98%的致病变异召回率。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该技术将分析效率提升了20倍,显著缩短了诊断周期。

这一技术突破的意义重大。目前全球罕见病患者数量高达2.63-4.46亿,其中约半数的疑似病例未能得到确诊,而已确诊病例的平均诊断周期长达5-6年。GeneT技术的出现,有望彻底改变这一现状,为患者带来更快速、精准的诊断服务。

除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基因数据管理在其他领域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北京大学研究团队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泛癌种NK细胞异质性研究,通过大规模单细胞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整合,首次定义了癌组织特异富集、杀伤功能受损的NK细胞亚类。这一发现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靶点。

02

行业应用: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

国家生物信息中心作为我国基因数据管理的重要机构,近年来在多个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2023年,CNCB-NGDC(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已连续7年被Nucleic Acids Research(NAR)评为与美国NCBI、欧洲EBI并列的全球主要生物数据中心。这标志着我国在生物信息学领域已跻身世界前列。

在具体应用方面,国家生物信息中心开发了多项创新技术。例如,计算生物学部蒋岚团队在Nature Methods期刊发表的UDA-seq技术,为大规模单细胞多组学测序提供了通用型解决方案。此外,徐晨欢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的研究,揭示了转录因子局部或远程互作的新模式,为基因调控网络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推动了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更为临床实践带来了实质性改变。以华大基因的GeneT技术为例,该技术在真实临床场景中的应用显示,专家在参考模型推荐位点进行初筛时,能够更快定位阳性位点,同时保持较高的召回率。这表明,基于人工智能的基因数据分析工具已经开始从实验室走向临床,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03

政策监管:规范发展的重要保障

随着基因数据管理技术的快速发展,相应的政策监管也在不断完善。2023年6月1日,科技部颁布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这是继2019年《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发布后的又一重要法规,对我国人类遗传资源的管理和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细则》在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和优化:

  1. 外方单位界定:参照《公司法》定义,明确外资持股50%以上或能对机构决策施加重大影响的机构被视为外方单位,同时规定设在港澳的内资实控机构视为中方单位。

  2. 人遗信息界定:将人遗信息明确限定为“人类基因、基因组数据等信息资料”,不包括临床数据、影像数据、蛋白质数据和代谢数据。

  3. 伦理审查要求:放宽国际合作中对境外伦理审查证明的要求,允许外方单位认可中方单位伦理审查意见。

  4. 临床试验备案条件:明确临床试验在临床机构采集样本,并由境内单位进行检测、分析和剩余样本处理即可申请备案。

  5. 安全审查标准:明确四种需要进行安全审查的情形,包括重要遗传家系、特定地区的人遗信息等。

此外,科技部还推出了“人遗管理智慧化系统”,取代了原有的管理平台,实现了人类遗传资源管理的数字化升级。同时,原“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办公室”(人遗办)停止运行,相关工作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接管。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技术中心将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这预示着未来人类遗传资源管理可能会进一步整合到公共卫生管理体系中。

04

未来展望:机遇与挑战并存

尽管基因数据管理在技术发展和应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实现数据共享,如何确保人工智能算法的准确性和公平性,以及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平衡数据安全和国际合作等。

面对这些挑战,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包括:

  1. 技术层面:继续推动人工智能与生物信息学的深度融合,开发更高效、精准的数据分析工具。

  2. 应用层面:加强跨学科合作,将基因数据管理技术应用于更多疾病领域,特别是在精准医疗和个性化治疗方面。

  3. 政策层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监管体系,既要保护国家安全和公众利益,又要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4. 国际合作: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健康挑战。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基因数据管理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不断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基因数据管理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