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核舟记》:明代微雕界的“鬼斧神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核舟记》:明代微雕界的“鬼斧神工”

引用
澎湃
14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8368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02A08EHX00
3.
https://m.cngwzj.com/gushi/MingDai/93266/
4.
https://www.baike.com/wikiid/4747597566506792502
5.
https://m.sbkk8.com/gudai/chuzhongwenyanwen/hezhouji/119197.html
6.
http://zhhfyw.com/m/pics.php?filename=20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AD%8F%E5%AD%B8%E6%B4%A2
8.
https://www.banmo.com/jiangxin/5606.html
9.
http://m.szhk.com/news_31808399770737765.html
10.
http://www.zhwhb.com.cn/article/2517.html
11.
https://m.gushiwen.cn/mingju/juv_d9d7590ce5db.aspx
12.
http://www.mslib.cn:8008/msss/list.htm;jsessionid=4E139E2B074115266DA6A2BDB1A62298?action=list&rdtyId=0&rmstId=1071389662204953&rltyType=0¤tPage=300
1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89465
14.
http://cul.anhuinews.com/huixue/baijia/202403/t20240320_7450358.html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这是明代文学家魏学洢在《核舟记》中对微雕大师王叔远的赞誉。这艘仅“长不盈寸”的桃核小舟,不仅展现了古代匠人的精湛技艺,更成为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颗明珠。

01

核舟:方寸之间的艺术奇迹

核舟的精妙之处在于其微小而精致的细节。船舱部分,“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更令人惊叹的是,这些窗户不仅能开能关,上面还刻有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石青糁之”,色彩鲜艳,与桃核的本色形成鲜明对比。

船头部分,苏东坡、黄鲁直和佛印三人神态各异。苏东坡“峨冠而多髯”,手持手卷,与黄鲁直共同观赏;黄鲁直“如有所语”,仿佛在低声交谈;佛印则“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一副超然物外的神态。三人的衣褶、手势乃至面部表情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船尾部分,两个舟子的动作和神态也各具特色。一个“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另一个则“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匠人对生活观察的入微和艺术表现的精湛。

核舟的背面还刻有“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的题款,以及“初平山人”的篆章。这些文字“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在如此微小的空间内展现出惊人的技艺。

02

王叔远:微雕技艺的巅峰

王叔远的技艺之所以被称为“鬼斧神工”,在于他对材料的巧妙利用和对细节的精准把握。他能够“因势象形”,根据桃核的自然形态进行雕刻,使作品既符合自然之美,又展现出人工之巧。

核舟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桃核,然后用精细的雕刻工具一点点雕琢。在如此微小的空间内,不仅要雕刻出人物、器物的外形,还要表现出他们的神态和动作,这需要极高的耐心和技艺。特别是可开关的窗户设计,更是展现了匠人对力学原理的深刻理解。

现代核雕艺术家如赵巨涛和包加惠等人的作品,展示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的结合。赵巨涛的《水浒一百零八将》和包加惠的可开关窗户核舟,都是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也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艺术的完美结合。

03

《核舟记》:文学与工艺的双重价值

《核舟记》不仅是一篇文学佳作,更是一篇工艺美术研究的重要文献。魏学洢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将核舟的精巧和艺术价值展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文字平实洗练,使读者仿佛亲见其物,充分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赞美和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

从文学角度来看,《核舟记》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现了核舟的精巧和艺术价值。魏学洢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如对比、夸张和拟人,使文章既具有文学美感,又不失真实性。他通过对核舟的描写,表达了对王叔远高超技艺的赞赏,以及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歌颂。

从工艺美术的角度来看,《核舟记》详细记录了核舟的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为后人研究明代微雕艺术提供了重要资料。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匠人的技艺水平,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工艺美术的重视。核舟作为一件微雕艺术品,展现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越成就,对后世的工艺美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04

结语

《核舟记》不仅是明代文人魏学洢的文学杰作,更是中国古代微雕艺术的巅峰之作。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读者仿佛能亲眼目睹那艘仅几寸长却栩栩如生的微型船只。这不仅展示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工艺美术的高度重视。如今,《核舟记》依然被奉为微雕界的经典,其精湛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令人叹为观止。它不仅是古代工艺美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永远珍视和传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