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黄龙溪古镇:千年古镇里的传统手工艺魅力
成都黄龙溪古镇:千年古镇里的传统手工艺魅力
黄龙溪古镇,这座拥有1700年历史的川西古镇,不仅以其古朴的街道、明清建筑闻名,更以其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每一项传统手工艺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承载着古镇的历史记忆。
一勺豆豉,百年传承
在黄龙溪古镇,有一味传承百年的美食——熊记太婆豆豉。这味豆豉不仅是餐桌上的调味品,更是一段家族传承的见证。
精良选材,匠心独运
熊记太婆豆豉的制作始于民国时期,创始人熊学铭凭借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开启了这条豆豉的制作之路。如今,四代传承人熊国辉在保留传统风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力求把熊记太婆豆豉推向更广阔的市场。熊国辉说:“我们家世代都在做豆豉,传承不仅是守住这一手艺,还要让它与时俱进。”
传统工艺,代代相传
制作熊记太婆豆豉的首要条件就是选料。在黄龙溪,当地的黄豆由于气候和土壤的独特性,成为了制作豆豉的最好原料。这些黄豆需要成熟新鲜、颗粒饱满、色泽均匀,且无虫无蚀。为确保豆豉的高品质,熊国辉对每一批次的原材料都严格把控。
接下来是煮豆环节,熊国辉透露:“豆子要在水开后煮30分钟,之后熄火焖捂15分钟,让豆子充分软化。”经这一过程后,豆子开始进入发酵阶段。发酵是豆豉制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保持在25-30℃之间,发酵3至4天。期间,随着毛霉的生长,豆子会逐渐发出独特的香味,成为最终制作豆豉的润滑剂。
待豆子发酵成熟后,熊国辉会加入适量的食盐、高粱白酒、醪糟、生姜和辣椒等调料,将它们混合均匀,然后用玉米包裹着一起进行熏制。这个过程不仅增加了豆豉的风味,还赋予了它独特的香气和口感。
创新发展,焕发新生
随着现代人饮食习惯的变化,单一的传统豆豉已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熊国辉在保留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一方面,他保留了原味豆豉的传统风味,浓郁的豉香和独特的口感让消费者回味无穷;另一方面,他还研发出麻辣、五香等多种口味的豆豉,力求适应不同消费者的口味需求。此外,熊国辉还衍生出萝卜干、麻辣牛肉酱等一系列相关产品,进一步拓展市场。
非遗市集,文化盛宴
除了熊记太婆豆豉,黄龙溪古镇还定期举办非遗市集活动,展示各类非遗文创产品。在古镇景区市井印象广场,非遗市集汇集了数十家非遗文创优质品牌,展出了上千件特色文创产品和非遗产品。其中代表性的有:内画鼻烟壶、传统手工粗布、崇州道明镇开文竹编、“古镇黄龙溪”烧椒酱、大良非遗陶塑、德阳染云山房、滨滨香水香薰、成都糖画、田氏风车、非遗蜀锦蜀绣、芙蓉门非遗文创、川江竹艺等吸引了大量“粉丝”,非遗传承人亲自上阵,带领游客体验非遗制作的独特魅力。
火龙灯舞,璀璨夜空
每年春节,到黄龙溪看火红震撼的火龙灯舞表演,是许多市民游客的新年必玩项目。黄龙溪的火龙灯舞,如同一条腾跃的火龙在夜空中飞舞。火焰跳跃、光影交织,炽烈的火焰与静谧的夜空交织成一幅动感十足的画卷,映照出历史的长河。
今年春节,建议大家也记得抽空去一趟黄龙溪,亲身体验这项让人心潮澎湃的传统艺术。春节期间,每天晚上7:00,黄龙溪古镇全新升级打造的火龙灯舞演出将在古镇风车处(龙潭湖码头)精彩亮相,带领大家穿越时光,走进一片生机盎然的农耕世界。
本次演出的主题是“农耕文化”,围绕春夏秋冬四季变换,通过生动的民歌小调和本地特色音乐,生动展现了农民在岁月流转中的辛勤劳作与乐观心态。演出中还融合了黄龙溪丰富的地方艺术元素,如鸡公车、牛儿灯和府河号子等,这些传统形式深植于黄龙溪的土地,是世代传承的文化精髓。
结语
黄龙溪古镇的传统手工艺,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每一项手工艺背后,都蕴含着匠人对完美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些传统手工艺不仅为古镇增添了独特的魅力,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传统文化、体验传统技艺的平台。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珍贵的传统手工艺能在黄龙溪古镇继续传承下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