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港珠澳大桥:从构想到奇迹的35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港珠澳大桥:从构想到奇迹的35年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77881379_121123741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E8BPCP4055660XF.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8/08/content_26073632.htm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DH4RET005566HBP.html
5.
https://www.sohu.com/a/852867604_121123881
6.
http://gdstc.gd.gov.cn/kjzx_n/gdkj_n/content/post_4444713.html
7.
https://www.yooc.me/group/8873143/topics/13034690-1
8.
https://www.gzmtu.edu.cn/info/1018/16610.htm
9.
https://www.cnbayarea.org.cn/dialogue/content/post_1266904.html

1983年,香港富商胡应湘首次提出建设港珠澳大桥的构想。35年后,这座全长55公里的跨海大桥终于横跨伶仃洋,将香港、珠海和澳门紧密相连。这不仅是一项超级工程,更是一段凝聚中国智慧与汗水的传奇历程。

01

技术突破: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港珠澳大桥的建设难度堪称世界级。大桥需要穿越复杂的海洋环境,面临着深水深槽、大回淤量等挑战。为了确保隧道的密水性,每节重达8万吨的巨型沉管需要在近50米水下实现高精度对接。此外,大桥还必须满足120年使用寿命的高标准要求。

在总工程师林鸣的带领下,建设团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他们首创了深埋沉管隧道半刚性结构设计理论,发明了可逆式主动止水最终接头,实现了6000吨级最终接头在水下28米深处的高精度对接,贯通精度达到惊人的2.6毫米。为了加快人工岛的建设,团队还首创了外海人工岛深插钢圆筒快速筑岛方法,将成岛时间从3年缩短至7个月。

这些创新不仅填补了多项国内外技术空白,更让中国从“追赶者”变成了“领跑者”,在跨海集群工程领域掌握了核心技术。

02

人物故事:林鸣与他的团队

林鸣,这位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的总工程师,是整个项目的灵魂人物。面对国外技术封锁,他带领团队自主研发,最终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在一次采访中,林鸣曾说:“我们不能总是依靠别人,我们必须自己掌握核心技术。”

为了确保大桥的使用寿命,团队提出了超百年耐久性设计方法,创立了混凝土结构120年设计使用寿命保障关键技术。他们还研发了海上大型隔减震结构全寿命控制技术,提出了适用于海洋环境条件的天然橡胶、高阻尼橡胶和摩擦摆隔震支座性能劣化规律模型。

03

波折与挑战:混凝土造假事件

然而,如此庞大的工程也难免遭遇波折。2016年7月,土木工程拓展署在检查混凝土报告时发现了可疑之处。经过调查,发现嘉科工程顾问有限公司在检测过程中存在造假行为。相关部门最终逮捕了18名嫌疑人,通过囚徒困境的审判策略,7人承认了罪行。

这一事件虽然给大桥建设带来了挑战,但也凸显了工程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最终,通过严格的检测和补救措施,港珠澳大桥的工程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

04

现实意义:粤港澳大湾区的新纽带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大桥不仅将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行车时间缩短至约30分钟,更成为了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纽带。2023年以来,随着“澳车北上”“港车北上”等政策的实施,大桥通行车流量屡创新高。截至2024年4月27日,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的车辆已突破1000万辆次。

港珠澳大桥的成功建设,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工程领域的强大实力,更体现了人类勇于挑战、战胜困难的精神。它不仅是连接三地的重要交通枢纽,更是中国精神和实力的象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