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新通道崛起
港珠澳大桥: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新通道崛起
2024年12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1万亿元大关。这一数据不仅彰显了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枢纽的重要地位,更折射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高度。
从“黄金通道”到“万亿元口岸”
自2018年10月开通以来,港珠澳大桥就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高效的通关效率,迅速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物流新宠。据统计,经大桥口岸进出口总值从5000亿元到10000亿元,用时仅2年2个月,外贸“黄金通道”活力持续显现。
物流效率大幅提升,新业态蓬勃发展
在大桥口岸,每天有近100万个包裹发往世界各地,外贸新业态发展迅猛。随着通关效率的不断提升,现在从大桥口岸出口的电商货物可以做到港澳地区一日达、全球七日达。
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大力支持。海关近期出台了新政策,推出取消跨境电商出口海外仓企业备案、简化出口单证申报手续等便利化措施。同时,针对跨境电商商品种类多、通关效率要求高的特点,探索实施跨境电商嵌入式智慧监管模式,升级监管设备,实现同屏比对智能化、查验分拣自动化,跨境电商商品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区域协同,打造世界级物流枢纽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条连接粤港澳三地的物流大动脉。随着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的加快建设,与港澳机场、周边港口、特殊监管区域以及物流园区的联动更趋紧密,大桥口岸辐射带动作用持续增强。
香港国际机场三跑道系统的启用,为粤港澳大湾区物流发展注入新动力。三跑道系统启用后,香港国际机场整体运力增加50%,每年可处理1.2亿人次客运量和1000万吨货运量。香港机场管理局斥资约43亿元人民币购入珠海机场35%的股权,加强两地机场优势互补,共同打造世界级物流枢纽。
优化通关政策,提升通行效率
为提升高峰期车辆通关效率,珠海市将分两个阶段进一步优化大桥口岸出入境车辆通道,力争今年年底通关能力再提升50%。目前,大桥口岸出入境小客车通道各22条、随车旅客验放通道12条。单向验放能力由原设计平均每小时440辆次提升至每小时950辆次,最大值为1068辆次,远超设计通关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金立奎建议,通过优化查验流程、“名单式管理”、深化“一地两检”查验模式等近、中、远期措施,进一步提升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通关效率。具体包括:
- 在近期,简化、优化查验流程。边检、海关部门可充分借助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口岸业务赋能增效,提升大桥口岸现有通关效能。
- 在中期,探索推动港澳客车“名单式”管理。对经常往返珠澳、珠港两地的“低风险、高频次”通关车辆及人员,建立分类名单库,对适用者实行更为便利的查验措施。
- 在远期,推进“一地两检”合作查验。借鉴横琴口岸、西九龙口岸通关模式,将口岸查验前置到港、澳口岸实施,实行“合作查验、一次放行”。
展望未来:大湾区物流新高地
随着港珠澳大桥的物流潜力不断释放,粤港澳大湾区正加速构建世界级物流枢纽。珠海全力推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稳步推进粤港澳物流园、机场空港物流园等重大物流基础设施布局,创新珠港跨境货车一站式接驳模式,进一步提升通关效率和服务质量。
港珠澳大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条连接粤港澳三地的物流大动脉。它不仅缩短了香港到珠海、澳门的行车时间至约30分钟,更显著推动了珠三角西岸地区的经济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重要纽带。
未来,随着“粤车南下”政策的实施和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港珠澳大桥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