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西安碑林:揭秘镇馆之宝背后的文化交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西安碑林:揭秘镇馆之宝背后的文化交融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xj.people.com.cn/n2/2024/1107/c188514-41034224.html
2.
http://m.fojiaowang.com.cn/view.php?aid=42728
3.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868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20/20/4523016_1123850342.shtml
5.
http://sino.newdu.com/m/view.php?aid=73992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9%AF%E6%95%99
7.
https://translatebible.com/nestorian-stele/
8.
http://m.cnwest.com/cyzx/a/2024/09/29/22804160.html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428/06/56808694_1121659641.shtml
10.
https://k.sina.cn/article_7042715500_p1a3c74f6c00100qxki.html

西安碑林博物馆以其丰富的石刻艺术闻名于世。其中,《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北周五佛不仅是该馆的镇馆之宝,更是研究唐代宗教、文化和外交的重要实物资料。这两件文物以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展现了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包容。

01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东西方文明的见证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唐建中二年(781年),由波斯传教士景净撰刻,吕秀岩书并题额。碑高279厘米,宽99厘米,正面刻有楷书三十二行,共1780个汉字和数十个叙利亚文。碑文记载了景教在唐朝的传播情况,展现了唐政府当时包容、自由、宽松的思想政治环境。

碑额上部的装饰尤为引人注目:由吉祥云环绕的十字架下部装饰着典型的佛教莲花瓣朵。这种独特的设计,显示出景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巧妙地融合了本土佛教的艺术元素。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后人读来并不觉得晦涩难懂,更像一篇精美的历史散文。

此碑于明天启三年(1623年)出土后,曾引起西方传教士的极大关注。许多西方传教士争相拓片,把碑文拓片译成拉丁文寄往欧洲本国。当地人怕此碑被他们盗走,秘密地把碑抬到附近的金胜寺内,竖起来交寺僧保管。清光绪年间一个叫荷尔姆的丹麦人在金胜寺游览时看到此碑,为了得到它,他按原样刻制了一座新碑欲换得古碑,遭到寺主持和民众们的严厉拒绝,连官府的人也严保此碑,没有让他得逞。1907年入藏西安碑林(现西安碑林博物馆)安置。

02

北周五佛:唐代佛教艺术的瑰宝

在碑林博物馆的安国寺造像区,一组北周五佛造像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这组造像包括天王像、菩萨头像、明王像、金刚造像等,展现了唐代密宗造像的独特艺术魅力。

天王像头部虽已残缺,却俨然是唐代武士的形象,富有强烈的生命力和力量感。造像动态夸张,呈弓形站立状,体魄健硕,身着铠甲,腰缠玉带,胸腹饱满;随风飘舞的袍带更衬托出其威风凛凛的英姿。整件作品张弛有致,刚柔相济,尽显阳刚之美。

菩萨头像则展现了唐代女性的审美特点。菩萨头梳高髻,发丝刻画细致入微,线条流畅,上佩描金发饰。面貌丰腴秀美,端庄和善,柳叶细眉,双耳下垂,戴有金彩耳饰,这正是盛唐时期宫女的形象。凤眼半闭,含蓄深沉,鼻子秀挺,双唇紧闭,嘴角略带一丝笑意,表现出菩萨的温和慈祥。

明王像虽然头臂有残损,但仍能显示出体躯丰盈,比例匀称,姿态自然,典雅优美。佩璎珞、璧珰及项饰;轻纱锦带轻柔贴身下垂。雕刻精巧、华美、流畅。

金刚造像呈现忿怒相,发似火焰,双牙上出,怒目前视。上身袒露,肩搭披帛,右手高举金刚杵,左手已断裂,赤足坐于岩石状的基座上,作金刚降伏夜叉的形象,令人望而生畏。从整座造像来看,古代雕刻家准确地运用了刀笔,充分掌握了人物形象的比例,在造像的精神气质上把握的适度合理,并且运用夸张手法,突出肌肉,更加鲜明的彰显出金刚力士的威猛气势。

宝生佛造像身披袈裟,偏袒右肩,端身正坐,佛像左手握拳,持衣角置于胸前,右手向外展开,而无名指、小指稍屈,其余三指舒展,可能施与愿印,结跏趺坐,安静的坐在七匹卧着的翼马驮负的莲台之上。虽然佛像头部与骏马的头部均已残损,但仍可看到整体造型的精致华美。雕刻刀法的洗练精湛,是一件具有高超艺术价值的作品。马在佛教中常用来比喻众生的心念,即是指心意驰放不定,如风中狂奔的野马;马也比喻众生的根机四种分别,也比喻佛陀的相好。

这组造像不仅展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高超水平,更体现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无论是天王像的唐代武士形象,还是菩萨头像的盛唐宫女风貌,都彰显出唐代文化的自信与包容。

03

文化交融的盛世华章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和北周五佛不仅是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唐代文化繁荣与包容的见证。这两件文物从不同角度展现了唐代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景教碑融合了基督教与佛教的装饰元素,体现了唐代对外来文化的开放态度。北周五佛则展现了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的深度融合,展现了唐代工匠的高超技艺。这些文物不仅是研究唐代宗教、艺术和外交的重要实物资料,更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的窗口。

通过这些珍贵的文物,我们得以一窥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那个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时代风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