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放胸口2分钟就能发现致命心脏病?准确率89%
手机放胸口2分钟就能发现致命心脏病?准确率89%
一项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上的最新研究显示,只需将智能手机平放在胸前2分钟,就能通过内置传感器识别心衰,准确率高达89%。这项突破性技术有望彻底改变心脏疾病的早期检测和远程监测方式。
心衰:一个亟待解决的医疗难题
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一旦被诊断心衰,可能需要反复住院治疗,5 年内死亡的风险高达 51.8%。及时发现心衰可降低死亡率,但心衰症状常与其他疾病重合(如呼吸困难、疲劳和下肢水肿),诊断目前依赖于血液测试、心脏超声等检查和医生的判断,常常不能及时得出。
研究突破:智能手机检测心衰的惊人准确率
芬兰和美国的三家医院联合开展了一项研究,共收集并分析了 1003 人的数据,其中包括 217 名确诊心衰且有症状的患者,以及 786 名对照者。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智能手机检测心衰的准确率为 89%,灵敏度为 85%,特异度为 90%。这一结果在不同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和是否合并心房颤动的人群中都保持稳定。
技术原理:智能手机如何“听诊”心脏
这项技术利用了智能手机中的微机电传感器(MEMS),包括测量线性加速度的加速计和测量角速度的陀螺仪。当手机平放在胸骨位置时,传感器能捕捉到心脏运动传至胸壁的细微信号。这些信号与心脏听诊中的三个心音时期一致,包含振幅、面积和时间间隔等关键信息。算法会筛选最相近的 10 次心跳信号,滤除杂波后分析收缩舒张运动的变化。
应用前景:远程医疗的新时代
这项研究展示了智能手机在心脏功能评估方面的巨大潜力。由于不需要额外硬件,仅需软件支持,这种检测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未来,通过远程监测,医生可以及时了解患者的心脏状况,实现早期干预。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诊断效率,还能减轻医疗资源的压力。
局限性与未来展望
尽管这项技术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研究中的对照组未接受心脏超声检查,可能遗漏无症状心衰患者。此外,心衰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合并疾病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影响识别标准的建立。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和优化这一技术。
除了用手机检测心脏运动,还有研究人员在探索远程判断心衰的其他方法。有研究显示,利用人工智能对智能手表记录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可帮助判断心衰,甚至预测未来 10 年内患心衰或心律失常的风险。
目前,使用智能设备远程判断疾病的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还不能用于诊断疾病。但随着传感技术和算法的不断改进,其有望彻底改变医疗保健,使远程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成为可能,缩小医疗资源的差距,帮助所有使用者远离疾病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