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介苗能否真正防住肺结核?最新研究揭示突破性进展
卡介苗能否真正防住肺结核?最新研究揭示突破性进展
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达1080万例,发病率高达134/10万,结核病再次成为全球单一传染病死因之首。在中国,尽管近年来防控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2023年估算结核病新发患者数仍高达74.1万例,发病率为52/10万,防控形势不容乐观。
面对这一严峻挑战,卡介苗(BCG)作为人类对抗结核病的重要武器,其预防效果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卡介苗是一种由牛分枝杆菌制成的活性疫苗,通过减毒处理后注入人体,可产生对结核病的抵抗力。研究显示,卡介苗对初期症状的预防效果约为85%,尤其对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粟粒型肺结核有显著保护作用。
在中国,卡介苗的接种工作已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需接种一剂,小学一年级时还会进行疤痕普查,对无疤或疤痕过小且结核菌素测验阴性者进行补种。这一预防措施已取得显著成效,有效降低了儿童结核病的发病率。
然而,卡介苗并非万能良药。研究表明,其保护效力会随时间逐渐减弱,对成年人的保护效果也相对有限。此外,卡介苗对预防肺结核的效果并不理想,这使得结核病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
为突破这一瓶颈,科研人员正在积极探索新型卡介苗的研发。美国匹兹堡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培育出了带有“自毁开关”的卡介苗菌株,这种新型疫苗在动物实验中展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实验显示,接受新型疫苗静脉注射的猕猴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全部未出现肺部感染症状,其中6只体内甚至检测不到结核分枝杆菌,而接受传统卡介苗静脉注射的猕猴中只有2只检测不到结核分枝杆菌。
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提高了疫苗的安全性,还显著增强了其保护效果。如果进一步研究确认新型疫苗对人类的安全性,卡介苗有望在预防结核病方面发挥更大作用。此外,由于卡介苗对膀胱癌也有一定疗效,这一创新还可能为癌症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尽管如此,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结核病的防控不能仅仅依赖疫苗。提高公众对结核病的认知、改善卫生条件、加强患者管理等措施同样重要。同时,新型卡介苗的研发和应用也需要经历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批流程,距离大规模推广仍需时日。
在科技创新的驱动下,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终将战胜结核病这一古老而顽固的敌人。但在此之前,我们仍需保持警惕,持续加强防控工作,为最终消除结核病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