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最新信息技术如何守护你的钱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最新信息技术如何守护你的钱包?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5/01/05/ARTI8vDvfOkH45DYQAh4pHyD250105.shtml
2.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3361
3.
http://www.yushu.gov.cn/ztzl/fzzfjs/202411/t20241104_3355640.html
4.
https://www.adcc.gov.hk/zh-hk/home.html
5.
https://www.adcc.gov.hk/zh-hk/alerts.html
6.
https://www.gov.cn/lianbo/bumen/202407/content_6964352.htm
7.
http://www.hjhq.gov.cn/zwgk/xwfb/202411/t20241129_672413.html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7%BA%E7%81%A3%E8%A9%90%E9%A8%99%E9%9B%86%E5%9C%98
9.
https://www.jcgov.gov.cn/dtxx/zxts/202312/t20231220_1906066.shtml

2024年12月1日,《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反诈工作进入新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2+3+2+2”反诈技术体系,为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01

“2+3+2+2”反诈技术体系:构建全方位防护网

“2+3+2+2”反诈技术体系是当前我国反诈技术的核心框架。其中第一个“2”代表两大基础能力:大数据能力和人工智能能力。这两个能力为整个反诈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第二个“3”是三大核心系统:涉诈风险交易预警系统、涉诈风险交易拦截系统和涉诈风险交易追溯系统。这三个系统分别负责事前预警、事中拦截和事后追溯,形成完整的风险防控链条。

第三个“2”是两个重要平台:反诈大数据平台和反诈智能分析平台。这两个平台负责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为反诈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最后一个“2”是两类关键应用:反诈智能客服和反诈智能助手。这两类应用直接面向用户,提供实时风险提醒和咨询服务。

02

创新反诈模式:大数据驱动精准预警

以辽宁省为例,当地公安机关创新性地将公安、金融、通信等多个数据域进行互联互通,通过系统的分析研判,在“两卡”(银行卡、电话卡)的开卡环节就能关注到异常动态。

例如,当出现以下异常行为时,系统会自动触发预警:

  • 用户弃卡:如案例中学生小卢在办理电话卡后放弃使用
  • 流窜开卡:频繁在不同地点开卡
  • 两卡同开:同时申请办理多张银行卡或电话卡
  • 短时间内多次开卡或销户

据统计,仅沈阳市各银行2024年就上报可疑预警5600余次,各方共上报可疑电话卡4.9万余张。这种基于大数据的预警机制,有效提升了反诈工作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03

应对新型诈骗:技术升级守护资金安全

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段,反诈技术也在持续升级。例如,针对“共享屏幕”类诈骗,金融机构通过监测异常登录行为和资金流动,及时发现并阻止风险交易。对于“AI换脸拟声”类诈骗,通过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可以有效辨别真实与合成的音视频。

在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中,智能分析平台通过对交易数据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发现异常交易模式,如频繁小额试探性交易或大额异常转账等。而针对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反诈系统则通过监测游戏账号交易异常和识别虚假交易平台来防范风险。

04

公众如何提升防范意识?

尽管反诈技术不断进步,但公众的防范意识同样重要。以下几点建议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1.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等敏感信息,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

  2. 谨慎使用“共享屏幕”功能:该功能存在被不法分子利用的风险,除非必要,否则尽量避免使用。

  3. 理性投资:不轻信“稳赚不赔”“内部消息”等说辞,选择正规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4. 及时报警:如发现被骗,应立即保存相关证据并报警。

电信网络诈骗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随着反诈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电信网络诈骗的生存空间将越来越小,公众的资金安全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