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最美基层民警”:寒夜中的平安守护者
“荆楚最美基层民警”:寒夜中的平安守护者
2024年1月,湖北省首届“荆楚最美基层民警”评选活动揭晓,15位来自不同岗位的民警荣获这一殊荣。他们中有侦破重大案件的刑侦尖刀,有守护一方平安的社区民警,有疏导交通的交警,还有在网络安全领域屡建奇功的网警。这些平凡而伟大的身影,成为城市夜晚最温暖的风景线。
寒夜中的守护者
在寒冷的冬夜里,当大多数人已经进入梦乡时,有一群人却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他们就是我们的基层民警。简翟是武汉市公安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的一名社区民警,每天晚上,她都会带领辅警在辖区内巡逻,检查消防设施,排查安全隐患。她说:“社区安全无小事,我们多走一步,群众的安全就多一分保障。”
向朝晖是巴东县公安局绿葱坡派出所所长,每到冬季,他都会带领民警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疏导交通,确保过往车辆安全通行。为了防止交通事故发生,他们常常在零下的气温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手脚冻得麻木也全然不顾。
李纪宽是仙桃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每当夜幕降临,他都会带领队员在街头巡逻,处置各类突发案事件。他说:“我们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哪怕是在深夜,也要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夜班工作的真实写照
基层民警的夜班工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辛苦。以江北区大石坝派出所民警孙帅为例,他所在的派出所平均每天出警50多次,最多的记录是一天100多起。这些警情中,既有刑事案件,也有各种纠纷和求助。
孙帅曾在朋友圈分享了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一名外卖员因生活压力大而产生消极情绪,甚至投诉了孙帅。得知情况后,孙帅没有生气,反而主动添加了对方的微信,经常关心他的生活和工作。在孙帅的鼓励和帮助下,这名外卖员逐渐走出了低谷,还特地给孙帅送去了感谢的纸条和一瓶水。
制度优化迫在眉睫
虽然基层民警的奉献精神令人敬佩,但我们也应该关注他们的工作状态和身心健康。目前,许多基层单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民警需要轮流值班。这种制度虽然保证了应急处置的及时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位基层民警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每个月要值4、5个班次,每次值班都是24小时,晚上只能睡行军床,休息不好。而且值班后第二天还要正常上班,长期下来真的很疲惫。”
另一位民警则表示:“有时候值班一整天,除了接几个查岗电话,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性的任务。这种形式主义的值班,既浪费了人力资源,又影响了工作效率。”
如何优化基层民警的值班制度,让他们既能有效履行职责,又能得到充分的休息,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专家建议,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值班体系。例如,可以考虑实行弹性值班制度,根据警情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值班人员;同时,也要完善补偿机制,让民警的付出得到应有的回报。
结语
在寒冷的冬夜里,当我们安然入睡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坚守诠释着责任,用行动践行着誓言。他们就是我们的基层民警,城市的平安守护者。让我们向他们致敬,同时也期待能有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让这些最美的基层民警能够在守护平安的同时,也能得到应有的关怀和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