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警示:近三成儿童面临抑郁风险,如何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专家警示:近三成儿童面临抑郁风险,如何守护孩子心理健康?
2022年,我国有29.8%的儿童存在抑郁风险,这一惊人的数据揭示了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严峻性。在当今社会,儿童不仅面临着学业压力,还要应对社交焦虑等多重挑战。如何守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每位家长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父母情绪管理:心理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心理学专家罗莎娜·布雷厄指出,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不仅影响他们的育儿体验,还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健康和发展。研究表明,父母在调节儿童情绪时的行为和态度,会影响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管理技能。
“共调节”这一概念强调了父母与孩子之间互动的重要性。父母需要通过温暖和响应的互动,帮助孩子学习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情绪是具有传染性的,成年人需要在困难时刻调节自己的情绪,以便更好地帮助孩子。
数字设备:双刃剑还是新隐患?
在数字化时代,许多家长习惯于用平板电脑或手机来安抚孩子。然而,研究发现,父母在调节儿童情绪时过度依赖数字设备,可能导致儿童在愤怒管理和自我控制方面的能力下降。这提示我们,父母在情绪调节过程中应更加关注与孩子的互动,而非依赖于技术手段。
流动与留守:特殊群体的特殊需求
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是抑郁的高风险人群。2023年10月,民政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关爱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从心理健康教育、监测、关爱、转介诊疗、跟进服务帮扶以及服务阵地建设六个方面推进落实。
识别预警信号:及早干预是关键
儿童心理疾病的症状可能包括:
- 悲伤持续时间长达两周或更久
- 社交方面的变化或远离他人
- 自残或谈论自残
- 谈论死亡或自杀
- 情绪容易爆发,表现出极端的喜怒无常或易怒
- 可能造成伤害的失控行为
- 饮食习惯改变、体重减轻
- 睡眠困难
- 经常头痛或胃痛
- 难以集中注意力
- 在学校表现欠佳或不去上学
全方位守护:从家庭到社会的共同努力
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
上海、湖北、天津和重庆四地均提出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上海通过发放《家庭教育指导手册》、设立“心家园”社区家庭教育公益咨询点等方式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重庆则突出强调数字平台建设,要求开发“家庭教育一点通”。
科学的心理健康测评
湖北省首次对心理健康测评工具的科学性提出了要求,明确规定要科学使用符合中国儿童特点的心理测评工具,规范使用各种心理健康评价量表,并根据测评分析结果,采取相应干预措施。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七省份实施意见均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例如,天津市明确提出将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干预技能实务等课程纳入儿童主任年度培训;重庆市要求开展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ABC等级培训认证。
结语:共同守护孩子的心灵家园
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区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科学的诊断和治疗,以及持续的社会支持,我们可以为孩子们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谐的成长环境。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守护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他们筑起一道坚固的心灵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