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秘籍:如何正确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
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秘籍:如何正确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
二甲双胍缓释片是糖尿病患者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尤其适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其主要作用机制包括抑制肝脏葡萄糖生成、减少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并提高身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二甲双胍缓释片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同时改善糖化血红蛋白(HbA1c),通常可使其下降0.5%至1.5%,从而有效控制长期血糖。
如何正确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
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二甲双胍有三种主要剂型:普通片、缓释片和肠溶片,每种剂型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不同。
普通片:吸收快,起效迅速,适用于需要快速调整血糖的患者。饭前、饭中、饭后均可服用,但建议按时按量服用,避免漏服或过量。对于胃肠道刺激较大的患者,建议饭中或饭后服用。
缓释片:药物释放缓慢,作用持久,减少服药次数,提高患者依从性。应整片吞服,不可掰开、嚼碎或研磨后服用。缓释片采用特殊工艺制成,能够控制药物在体内的释放速度,使药物在体内逐渐释放,达到长效平稳的降糖效果。一旦掰开或嚼碎,就会破坏其缓释结构,导致药物迅速释放,可能引起血糖骤降或胃肠道刺激加重。
肠溶片:在肠道内溶解,减少胃部刺激,适用于对普通片不耐受的患者。应在餐前半小时服用。这是因为肠溶制剂在肠溶材料的包裹下,能够抵抗胃酸侵蚀,到达小肠后才会溶解并释放药物。如果饭后服用,药物可能在胃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肠溶材料提前溶解,药物在胃内释放,不仅可能降低降糖效果,还可能增加胃肠道刺激。
用药时间与剂量调整
- 初始剂量:一般从每日一次,每次0.5g开始,随晚餐服用。
- 剂量调整:根据血糖情况逐渐增加剂量,最大日剂量不超过2g。若单次2g仍无法满足控糖需求,可改为分两次服用,每次1g。
特殊人群用药
- 肾功能不全者:需谨慎使用并密切监测肾功能。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或遵医嘱使用。
- 特殊类型糖尿病患者:如MODY(青少年的成人起病型糖尿病)患者,可能需要调整用药方案。MODY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型糖尿病,其主要特征为胰岛β细胞功能遗传缺陷,典型病例发病年龄通常小于25岁。这类患者可能仅需要口服磺脲类药物就能控制血糖,而不一定需要使用二甲双胍。
二甲双胍缓释片的药物相互作用与副作用
常见副作用
- 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胃灼热等。
- 神经系统症状:如头晕、头痛、流感样症状、味觉异常等。
- 心血管系统症状:如肌肉疼痛、低血压、心悸、潮红、寒战、胸部不适等。
- 皮肤反应:如皮疹、乏力、疲倦等。
药物相互作用
- 与磺酰脲类药物合用:可引起低血糖,应监测患者血糖情况。
- 与胰岛素合用:会增强降血糖作用,需调整剂量。
- 与乙醇同服:会增强盐酸二甲双胍对乳酸代谢的影响,易导致乳酸性酸中毒,因此,服用本品时应尽量避免饮酒。
注意事项
- 乳酸性酸中毒:二甲双胍的累积有可能发生乳酸性酸中毒,这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代谢性并发症,一旦发生,则会导致生命危险。因此,对服用本品的患者,应进行肾功能监测和给药以最低有效用量为标准,从而来显著降低乳酸性酸中毒的发生风险。
- 维生素B12吸收:部分病人发现在临床无症状的情况下,维生素B12的水平低于正常值,这可能是由于二甲双胍干扰了维生素B12的吸收,这可能导致贫血,虽然可能性很小,但仍建议监测血象,患者至少每年检查一次血液参数。
最新临床研究
集采后使用情况
二甲双胍于2020年8月纳入第三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口服常释和缓释2个剂型各有8家国内仿制药企业中选。2023年全国医疗机构使用二甲双胍集采中选药品114亿片,其中0.25g规格的用量为46亿片,0.5g规格的用量为68亿片,中选二甲双胍用量占该药品总用量的84%,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中绝大部分均在使用中选产品并受益。根据说明书推荐日剂量计算,可供800多万患者长期规范使用,中选的二甲双胍已经是医生和患者的主流选择。
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对比
国内2家知名三甲医院对集采中选的二甲双胍开展了临床真实世界研究,以原研药为对照,评价其疗效与安全性。该研究纳入435例使用原研药的患者、336例使用中选仿制药的患者,两组患者规范用药3个月后进行评价。反映血糖控制有效性的4个关键评价指标如下:
-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原研组和仿制组均从7.0%左右降到6.4%;
- 空腹血糖浓度,原研组从8.6mmol/L降到7.2mmol/L、仿制组从8.8mmol/L降到7.2mmol/L。降糖效果仿制药与原研药相当。
- 糖化血红蛋白(<7%)的达标率,原研组78.9%、仿制组83.4%;
- 空腹血糖(<8mmol/L)的达标率,原研组87.6%、仿制组83.8%。以上2个血糖达标率指标值互有高下,但根据规范的统计学方法分析显示,血糖达标率仿制药组与原研药组无差异。
质量保障
为保证患者用上高质量的仿制药,医保部门把通过一致性评价作为集采仿制药入围的门槛。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一般以原研药作为参比制剂,仿制药应符合药监部门发布的技术指导原则,符合中国药典要求的质量标准,还需满足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理事会(ICH)的指导原则。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监管部门仍会持续进行生产、流通和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中选企业开展全覆盖检查、对中选药品实施全覆盖抽检,同时持续做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督促企业持续合规,压实企业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对于检查、检验发现问题的,药品监管部门均依法采取严厉的处罚,并会同医保部门实施联合惩戒。
严格的质量保障体系、临床真实世界评价结果以及大规模患者人群的广泛使用都表明,集采中选仿制药不是劣药,而是更多患者用得起的好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