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天鹏:用音乐诠释唐宋诗词中的国画之美
龚天鹏:用音乐诠释唐宋诗词中的国画之美
“90后”作曲家龚天鹏用交响乐为国画插上音乐的翅膀,让千年古画在音符中“活”起来。他的《国画交响曲》以《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为素材,将中国传世名画融入纯器乐交响之中,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国画之美。
用交响乐为国画插上音乐的翅膀
1992年出生的龚天鹏,现任上海爱乐乐团驻团作曲家。他毕业于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曾获多个重要奖项,包括美国作曲家协会古尔德青年作曲家奖、文化部全国交响乐比赛大型作品优秀奖等。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音乐节上演,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演出等。
龚天鹏的《国画交响曲》是一部创新之作,他将中国传世名画融入纯器乐交响之中,让观众在音乐中感受国画之美。这部作品分为四个乐章,分别对应《洛神赋图》《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四幅名画。
第一乐章《洛神赋图》以曹植的《洛神赋》为蓝本,通过交响乐描绘洛神的美丽与哀愁。音乐中既有西方交响乐的宏大,又融入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细腻,展现了洛神飘逸的身姿和深邃的眼神。
第二乐章《韩熙载夜宴图》则以南唐画家顾闳中的名作为灵感,通过音乐再现了韩熙载夜宴宾客的场景。音乐中既有丝竹管弦的悠扬,又有打击乐的节奏感,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宴会之中。
第三乐章《千里江山图》以北宋画家王希孟的青绿山水画为素材,通过交响乐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音乐中既有弦乐的悠扬,又有铜管的雄浑,让人感受到山川的雄伟和江河的奔流。
第四乐章《清明上河图》则以张择端的名作为灵感,通过音乐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音乐中既有市井小调的欢快,又有交响乐的宏大,让人仿佛置身于热闹的街市之中。
音乐中的诗词意境
除了《国画交响曲》,龚天鹏还创作了《唐宋组曲》和钢琴协奏曲《夜半钟声》,用音乐诠释唐宋诗词的意境。《唐宋组曲》以李白、杜甫、李清照、苏轼等文豪的诗词为素材,通过交响乐展现了诗词的意境。《夜半钟声》则以张继的《枫桥夜泊》为灵感,通过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夜色。
在《唐宋组曲》中,龚天鹏用交响乐展现了李白的豪放、杜甫的沉郁、李清照的婉约、苏轼的旷达。在《夜半钟声》中,他用钢琴协奏曲的形式展现了江南水乡的夜色,让人仿佛置身于枫桥边,听着寒山寺的钟声,感受着江枫渔火的静谧。
跨艺术形式的创新尝试
龚天鹏的创作不仅是一次艺术形式的创新,更是一次文化的传承。他用交响乐这种国际语言,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种跨艺术形式的创作,不仅让中国诗画跃出纸面,也为世界提供了与中国文化对话的机会。
正如龚天鹏所说:“我们应该借助交响乐这一国际语言,去开拓主旋律题材表现的可能性。放眼望去,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无论是文学、音乐还是戏剧,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承载着人民的所思所感,映射着创作者的灵魂深处。”
龚天鹏的创作,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家的文化自信和创新精神。他的作品,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展现了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