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最后的家园
霸王岭:海南长臂猿最后的家园
每天清晨,在海南省白沙县青松乡斧头岭的热带雨林中,都会传来一阵阵由缓到急的动物鸣叫声。这是海南长臂猿特有的生活习性,它们多在拂晓鸣叫,每次持续5-20分钟,声音由低到高、非常悦耳。这种被誉为"雨林歌王"的珍稀动物,目前仅存于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霸王岭片区,而霸王岭正是其最后的家园。
海南长臂猿:从濒危到新生
海南长臂猿是海南特有珍稀濒危动物,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20世纪50年代初,该物种在海南全岛广泛分布,数量约2000只。然而,由于人为活动干扰、栖息地减少等因素,到20世纪70年代末,其种群数量锐减至7-9只,仅存于霸王岭热带雨林中。
为了保护这一濒危物种,1980年霸王岭长臂猿自然保护区正式成立,最初面积仅3万亩。随着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保护区面积逐渐扩大至数十万亩。2020年8月,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霸王岭分局成立,管辖面积达128.5万亩。
经过持续保护,海南长臂猿种群数量呈现稳定增长态势。2019年监测结果显示,种群数量为4群30只;而2024年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已有7个家庭群、42只。这一增长趋势令人鼓舞,表明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科学保护:多措并举守护"雨林歌王"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每月组织20多名监测人员,开展为期至少10天的野外监测工作,全面了解海南长臂猿的取食信息、活动范围和生活习性等。监测人员还与中国林科院、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合作,采用红外相机、录音设备等新技术手段,对海南长臂猿进行全天候监测。
针对海南长臂猿栖息地破碎、退化等问题,霸王岭分局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项目。例如,在主要活动区域种植高大廊道乔木树种约900株,并搭建28处绳索廊道,帮助它们跨越河流、公路等障碍。同时,通过补植榕树、黄桐等喜食树种,增加其食物来源。
霸王岭:热带雨林的生态明珠
霸王岭位于海南岛西部,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地势起伏较大,海拔在620-1100米之间,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统计,霸王岭片区有超过2000种高等植物,为众多鸟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
作为海南岛的"水塔",霸王岭还是南渡江、昌化江等主要江河的发源地。茂密的热带雨林不仅形成了重要的水源涵养库,还构建了防风、防洪的生态安全屏障。
生态旅游: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霸王岭片区已开发多个生态旅游景点,包括白石潭景区、雅加景区和霸王岭长臂猿旅游小镇。其中,霸王岭科普宣教馆建筑面积238平方米,馆内收藏动植物标本412件,是游客了解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理想场所。
值得一提的是,霸王岭腹地的王下乡通过"黎花里"文旅项目实现了乡村振兴。该项目以"木棉花开时,我在黎花里,等风又等你"为宣传语,将整个王下乡打造成一个文旅景区,让当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文化振兴:点亮乡村振兴之路
在王下乡,"黎花知音"乡村课堂项目为当地妇女提供了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该项目自2023年3月启动以来,已累计开展超过120堂课,直接受益村民约3500人次。通过电影赏析、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等课程,帮助当地妇女提升生活技能和思想认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霸王岭不仅是海南长臂猿最后的家园,更是海南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这片珍贵的热带雨林正在焕发出新的生机。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好这片绿色家园,让"雨林歌王"的歌声永远回荡在海南的热带雨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