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叶和兰竹:荔枝界的网红品种
黑叶和兰竹:荔枝界的网红品种
荔枝以其独特的香气和甜味深受人们喜爱。在众多品种中,“黑叶”和“兰竹”因其丰产稳产、果大品质优良而成为荔枝界的网红品种。这些品种不仅适应性强,经济效益也很好。掌握好它们的高效栽培技术,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在这个荔枝上市的季节,了解并尝试种植这些优质品种,让你也能成为荔枝达人!
品种特征对比
黑叶荔枝以其独特的外观和口感征服了众多消费者。其果皮呈暗红色或黑色,果肉则是乳白色,质地细腻,味道甘甜。黑叶荔枝果大核细、皮薄肉厚,果肉雪白,入口爽脆、清甜、无渣,香气浓郁。这种荔枝的果肉十分爽脆,香甜多汁,肉如凝脂,干软滑脆,带淡淡的香味,咬一口都是满满的果肉和汁水,甜入心扉。
兰竹荔枝则以其独特的心脏形外观和丰富的口感而闻名。单果重量在23-30克之间,果皮龟裂隆起,缝合线明显。根据果皮颜色的不同,兰竹荔枝可分为红皮兰竹和青皮兰竹两种。果肉厚实,呈乳白色,味道甜中带微酸,香气浓郁,可食部分高达78%。兰竹荔枝定植后生长迅速,3年生树高和冠径都可达170cm以上。果实发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胚和果皮发育阶段、种子迅速生长阶段以及果肉迅速生长和成熟阶段。
栽培技术要点
黑叶荔枝的栽培关键在于冬季的控梢促花。具体操作是使用40%乙烯利或3%乙氧氟草醚5-6毫升,配合多效唑(15%有效成分)30-40克及磷酸二氢钾60克,兑水40斤进行叶面喷施,以达到杀梢、控梢和促进老熟的效果。在叶片转绿后,应及时对主干或大枝进行螺旋环剥,建议使用2号或3号刀,环剥1.5-2圈。此外,白糖罂品种则使用3%乙氧氟草醚5-6毫升,配合多效唑(15%有效成分)30-40克及磷酸二氢钾60克兑水40斤喷施。多效唑和乙烯利的用量需根据树势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在11月底到12月份出现冬梢,可以使用乙氧氟草醚或乙烯利进行处理。
兰竹荔枝的栽培则需要严格把控定植苗的选择和土壤条件。定植苗要求生长健壮、叶片浓绿,出土部茎粗至少1.5cm以上,苗高需达到60cm以上。土壤应选择土层深厚、肥沃且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土壤,同时要确保交通便利和灌溉水源充足。定植时间宜选择春季(3月初至4月中旬)或秋季(9月中旬至10月下旬),每亩种植18-20株,株行距为7×7米或6×7米。定植前需要挖1米深、长宽1米的窝,并在窝底施入杂草100斤、人畜粪200斤及过磷酸钙3-5斤。覆土后形成馒头形,苗子定植于窝盘中部,高出土面10-20厘米。定植时避免使用锤子或脚踩,定植后需浇足定根水,每株不少于100斤。
市场表现与消费体验
2024年全国荔枝产量受到天气影响,整体减产近四成。广东、广西等主产区因持续强降雨和频繁强对流天气,荔枝产量大幅下降。然而,海南和茂名等地由于避开了主要的恶劣天气影响,荔枝产量相对较好。黑叶荔枝在钦州地区表现突出,被誉为“中国黑叶荔之乡”。兰竹荔枝在福建漳州地区广泛种植,龙海市九湖镇更是因其大规模种植而享有“荔枝海”的美誉。
从消费体验来看,黑叶荔枝以其爽脆、清甜、无渣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在早茶中,荔枝虾球等创意菜品也广受欢迎。兰竹荔枝除了作为鲜食外,还因其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焦核率,被广泛用于酿酒,展现出较高的经济价值。消费者普遍反映,这两个品种的荔枝不仅口感出众,而且果型美观,是夏季水果市场的热门选择。
总结
黑叶和兰竹荔枝之所以成为网红品种,主要得益于其优异的品质、广泛的适应性和较高的经济效益。黑叶荔枝以爽脆清甜的口感著称,而兰竹荔枝则以其独特的心脏形外观和丰富的香气吸引消费者。在栽培技术方面,两个品种都有其特定的要求,但只要掌握好关键环节,就能获得理想的产量和品质。尽管2024年全国荔枝产量有所下降,但这两个品种仍展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为果农和消费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