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也爱打卡:无锡寄畅园的绝美借景
乾隆皇帝也爱打卡:无锡寄畅园的绝美借景
乾隆皇帝曾七次驻足的无锡寄畅园,不仅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更是一座凝聚了明代园林艺术精华的杰作。这座始建于1520年的古典园林,以其独特的借景手法和精妙的造园艺术,赢得了清代两位皇帝的青睐,并在颐和园中留下了它的影子——谐趣园。
借景:山水相依的园林布局
寄畅园的选址可谓得天独厚,西靠惠山,东南望锡山,泉水充沛。园林设计者巧妙地将这些自然景致融入园中,创造出“园内有园,景外有景”的视觉效果。
园内的锦汇漪水池,汇集了园内绚丽的绵绣景点,山影、塔影、亭影、榭影、树影、花影、鸟影,尽汇池中。更妙的是,通过精心设计的视角,锡山上的龙光塔仿佛就在园中,成为借景的典范。
园林设计:山水相依的诗画意境
八音涧是园中的精华之一,全长36米,全用黄石堆砌而成,西高东低。涧中石路迂回,上有茂林,下流清泉,将掇石、引泉、听泉、藏景等多种造园手法,了无痕迹地融合在一起。流水潺潺,仿佛奏出“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
锦汇漪是园中的中心水景,池北土山,乔柯灌木,与惠山山峰连成一气。池中知鱼槛三面环水,方亭翼然,是观赏园中景色的最佳位置。七星桥横跨水面,将水池分为南北两部分,南水域以聚为主,北水域则着重于散,形成聚散有致的水面形态。
文化底蕴:帝王御题与碑刻艺术
园内多处留有帝王御题。康熙皇帝题写的“山色溪光”、乾隆皇帝题写的“玉戛金枞”两块匾额,分别描述了寄畅园的山水之美。卧云堂内还悬挂有康熙帝题写的“山色溪光”雕龙金匾。
此外,园内还保存有《寄畅园法贴》碑刻200方,集唐宋名家墨宝之大成,展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
四季美景:春花秋月皆入画
春日,园中樱花盛开,与古朴的建筑相映成趣;夏日,锦汇漪荷花绽放,清香四溢;秋日,红叶满山,与蓝天白云相映成画;冬日,雪覆亭台楼阁,别有一番韵味。四季更迭,寄畅园总能呈现出不同的美景。
乾隆皇帝曾赋诗赞美寄畅园:“寄畅园中眺翠螺,入云抚树湿多罗。”这句诗不仅描绘了园中的自然美景,也道出了乾隆皇帝对这座园林的喜爱之情。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寄畅园以其独特的借景手法、精妙的造园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江南园林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