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地标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美味传奇
云霄县地标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美味传奇
“全国地标第一县”的美誉,让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熠熠生辉。这里拥有40枚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数量居全国县级行政区之首,不仅丰富了当地人的餐桌,更带动了一条条产业链的发展,成为推动县域特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下河杨桃:从“星星果”到“致富果”
云霄县下河乡下河村以杨桃产业为轴,打造“二产”杨桃加工产业及“三产”乡村旅游产业的闭环,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杨桃产业年总产值破亿。下河村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下河杨桃的种植历史可追溯至30多年前。在张锦泉等先驱者的带领下,村民们开始种植从中国台湾引进的红龙杨桃和马来西亚香蜜杨桃。麻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从北部贯穿,气候宜人、土壤肥沃。张锦泉发现,杨桃适合在麻榨生长,尤其是马来西亚香蜜杨桃长势最旺盛,果实肉大肥厚、爽甜多汁。更让他惊喜的是,杨桃一年多次结果,采收期长达八九个月,产量也高。
如今,麻榨镇农村农业办公室负责人谭德光介绍,目前全镇杨桃种植户有1300多户,种植面积10500亩,年产量约7000万斤,年产值约1.4亿元。麻榨镇积极打造“杨桃星”IP形象,通过举办“杨桃旅游节”“杨桃拍卖会”“杨桃王评选”“杨桃宴会”等活动,并进行“直播带货”,实现“农业+文旅”有机结合。
云霄枇杷:报春第一果,致富黄金果
云霄县是著名的“中国枇杷之乡”,唐代史料记载,一千三百多年前,陈政、陈元光父子奉诏南下,中原文化也随之传入,当时的部将、诗人丁儒写下脍炙人口的诗句:“锦苑来丹荔,清波出素鳞。巴蕉金剖润,龙眼玉生津。蜜取花间露,柑藏树上珍。”写的就是云霄的山肥水美、花果飘香,其中的枇杷作为果中珍品、时令贡品,风味和品质俱佳,美名誉于当时,始称“云霄枇杷”。
云霄县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引进、示范和推广枇杷优质新品种。20世纪90年代引进由“解放钟”与日本“森尾早生”杂交选育的“早钟6号”枇杷,集中了早熟、优质、果大等特点,而且比一般品种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节即可上市,现已发展成为主打品种,果实形状具有本品种固有特征,果形端正,色泽鲜艳,大小均匀,果肉淡黄白色,肉质细嫩、多汁,风味清甜,芳香浓郁。此外,还引进种植新白七号、早白香、白雪早等早熟品种,贵妃枇杷、香妃枇杷等晚熟品种,每年的枇杷季长达四个月,云霄枇杷驰誉海内外,畅销福建本省及粤、浙、苏、沪、川、渝、鄂等国内大中城市,并出口至欧盟、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地标+文旅”:从“丰景”到“钱景”
云霄县积极探索“地标+文旅”的融合发展路径。2021年,云霄县在福建省率先创建了地标馆,并设置下河杨桃、云霄枇杷、马铺百草园、火田白石四个地标驿站,打造“一馆四驿站”新文旅IP,将地理标志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出“地标+文旅”的旅游线路,掀起一轮特色地标文旅热潮,地标经济不仅成就了游客的“诗和远方”,也在“丰景”变“钱景”、“颜值”变“产值”的过程中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引擎。
今年来,云霄县“以地标为媒、以节庆为缘”,在漳州古城接连举办了“漳州年·云霄味”云霄名优农特产品展销会暨地标产品年货节和“云霄枇杷 寻‘蜜’和平”专场直播带货活动,还远赴四川开展“巴蜀多娇,龙腾云霄”云霄食品产业链暨文旅产业(成都)招商推介会,让云霄地标产品真正“走出去”“火起来”。
从天赐地造到匠心培育,由躬耕田间到美名远播,一件地理标志延伸一项特色产业,一项特色产品托起一个兴农富农梦,一个个地理标志农产品为乡村振兴新画卷增光添彩的故事正在云霄不断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