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岛:打造世界级绿色生态典范
崇明岛:打造世界级绿色生态典范
崇明岛,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中国第三大岛,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级绿色生态典范的目标迈进。自2010年《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发布以来,崇明岛已累计投资约960亿元,实施了四轮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生物多样性显著增加,绿色产业蓬勃发展,为打造世界级生态岛奠定了坚实基础。
政策引领:顶层设计绘就生态蓝图
2010年,上海市政府发布《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将崇明岛建设成为“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此后,崇明区滚动实施了四轮生态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累计安排255个项目,总投资约960亿元,涵盖空间管控、生态治理、基础设施、生态产业、社会民生、协同发展等多个领域。
目前,崇明区正在推进第六轮三年行动计划,重点聚焦生态环境保护、绿色低碳转型、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持续深化世界级生态岛建设。同时,崇明区还制定了《美丽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崇明将实现碳排放强度完成市级下达目标,国控站点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不高于25微克/立方米,重要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等目标。
生态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崇明岛取得了显著成效。2024年,崇明岛的重要水体水质优良比例保持在100%,受污染耕地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也达到100%。同时,崇明岛的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0.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8.6%。
崇明岛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崇明岛记录到的鸟类种数已达298种,占全球种群数量1%以上的水鸟物种数达到12种。其中,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200多种鸟类的重要栖息地,2022年冬天的专项监测显示,这里的小天鹅数量达2900余只,创下近20年来的最高纪录。此外,随着长江“十年禁渔”政策的实施,被誉为“长江微笑天使”的江豚也频频在崇明水域现身。
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在绿色发展方面,崇明岛积极探索生态优势价值实现途径,构建了现代新农业、海洋新智造、生态新文旅、活力新康养、绿色新科技等“五新”生态产业体系。例如,在现代农业领域,崇明岛以清水蟹、白山羊、沙乌头猪等特色种质资源为切入点,推进种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农业科创岛。
在能源结构优化方面,崇明岛大力推进“光伏+”工程,目标是到2026年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00万千瓦。例如,绿华镇实施了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不仅为螃蟹提供了更舒适的生长环境,还实现了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此外,崇明岛还积极推进长兴岛电厂更新改造,实施“煤改气”清洁能源升级替代,并开展天然气掺混氢气等低碳技术试点。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生态岛
根据《崇明世界级生态岛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到2035年,崇明将建成在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全球引领示范作用的世界级生态岛,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名片、长江绿色发展标杆。
为实现这一目标,崇明区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转型,提升生态产业发展能级,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让一江清水奔流入海,为高质量发展大局贡献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