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打卡:武夷山的文化瑰宝之旅
国庆打卡:武夷山的文化瑰宝之旅
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武夷山再次成为游客心中的热门目的地。据统计,10月1日至5日,武夷山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数达59.12万人次,同比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7.36亿元,同比增长23.6%。这座被誉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名山,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
武夷山的文化魅力,首先体现在其作为朱熹理学发源地的历史地位。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武夷山五夫镇生活了近50年,完成了其理学思想体系的构建。至今,五夫镇仍保存着30多处理学文化遗迹,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兴贤古街上的兴贤书院。这座始建于宋代的书院,不仅是朱熹少年求学和中年讲学之地,更成为了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志性建筑。
步入兴贤书院,主体建筑分三进。第一进正堂悬挂“升高行远”横额,告诫学子学习要踏实前行;正厅上方“继往开来”堂匾,则彰显着朱子理学的传承意义。书院门楼上的“洙泗心源”四字,寓意五夫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孟子故里山东邹县的学脉同源。横额两侧的敦煌壁画“飞天”与“空中楼阁”,以及“八仙过海”人物砖雕,更是体现了朱子理学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的学术成就。
除了理学文化,武夷山的茶文化同样源远流长。作为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武夷茶的历史可追溯至商周时期。唐代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武夷山茶,其味极佳。”宋代时,武夷茶已成为朝廷贡品,到了明清时期,武夷茶更是通过“万里茶道”远销海外,成为东西方贸易的重要商品。
当代,武夷山的茶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以岩湶号为代表的茶企,不仅在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区建立了300余亩低碳生态有机茶园,还积极打造智慧型茶产业供应体系。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采用生态科技种植模式,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提升了茶叶品质。同时,岩湶号还创新推出数字博物馆,将传统制茶技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茶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武夷山的禅宗文化与茶文化相得益彰。每年举办的“大红袍禅茶文化交流活动”,以“一山一水一片叶·一带一路一壶茶”为主题,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茶文化爱好者。2024年11月,第十二届大红袍禅茶文化交流活动在武夷山中华武夷茶博园开幕,来自美国、加拿大、法国等国的国际友人,以及台湾、澳门地区的同胞300余人,共同参与这场茶文化盛宴。
“禅茶文化节让我们以茶养生、以茶养心,两岸通过以茶为媒,融合彼此的文化,我觉得这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期待两岸的朋友一起来共享一杯茶。”台湾中华华人茶文化协会创会长邱锦子在活动现场表示。
2024年国庆期间,武夷山推出了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其中以茶文化为主题的金秋旅游产品最受欢迎。游客们不仅可以参观瑞泉岩茶博物馆,了解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还能走进武夷岩茶种质资源圃,近距离观察近百种武夷岩茶品种,感受茶文化的魅力。
为了丰富游客的夜游体验,武夷山推出了近20场特色文旅活动。其中,“武夷山水 宋韵雅集”游园灯会、“武夷梦华录”烟花秀等夜间项目,让游客得以在璀璨的夜色中感受武夷山的独特魅力。特别是在“武夷梦华录”景区,连续三天的烟花秀表演吸引了大量游客驻足观看,一簇簇烟花在夜空中绽放,与景区灯火交相辉映,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此外,全长66公里的崇阳溪漫游道也在国庆期间正式开通运营。这条沿溪而建的漫游道,北起武夷山市崇安大桥,南至建阳区南林大桥,沿途串联多个生态人文景观,为游客提供了骑行健身、户外露营、亲子休闲的新去处。
武夷山的文化魅力,不仅体现在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中,更在于其不断创新发展的活力。从朱熹理学的传承,到茶文化的创新,再到禅宗文化的弘扬,武夷山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探寻。这个国庆假期,不妨来武夷山,亲身感受这座文化名山的独特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