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重庆三峡博物馆,探寻巴渝文化
打卡重庆三峡博物馆,探寻巴渝文化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的《壮丽三峡》展厅经过全新改陈后,以更加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三峡地区的壮丽风光和悠久历史。此次改陈共使用文物展品321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7件/套,珍贵文物占比约50%,展品更新率达60%。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焕然一新的展厅,感受巴渝文化的独特魅力。
六大镇馆之宝展现巴渝文脉
展厅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六件镇馆之宝,它们分别是:
旧石器时代“巫山人”左下颌骨化石:这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最早的人类化石,证明了早在200万年前,三峡地区就已经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区域。
商三羊铜尊:这件出土于巫山县大昌镇的铜尊,口径43厘米、通高41.2厘米,是巴人在商文化影响下制作的大型青铜容器,展现了巴人高超的铸造工艺。
战国铜虎钮錞于:作为巴人特有的军乐器,这件文物见证了古代巴人的骁勇善战。虎钮錞于敲击时声震如雷,既是战场上的军号,也是巴人精神的象征。
战国铜鸟形尊:这件具有鱼嘴、鹰喙鼻、兽耳、凤冠、鸽身、鸭脚等特征的铜尊,造型精美,体现了巴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工艺水平。
东汉“偏将军印章”金印:这枚金印印面篆刻有“偏将军印章”五字,是研究古代官印制度的重要实物资料。
汉代景云碑:出土于云阳旧县坪遗址,碑文记载了景云的祖先由楚地迁入汉中、广汉等地,景云为官“政化如神”,深得人民爱戴等情形。碑额正中雕刻有妇人倚门像,左右为朱雀和兔首人身像,碑侧浮雕青龙、白虎,是研究三峡地区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峡博物馆不仅展示了丰富的文物,还通过现代化的展陈方式,让观众能够全方位感受三峡文化的魅力。在“自然奇观”部分,大型三维数字展项“三峡形成”通过巨型液晶显示屏和天幕,逼真还原了三峡地区的地质变迁和气候特征。
在“人文古迹”部分,展厅通过涂山寺、黄陵庙、张飞庙等地面文物古迹,展现了三峡儿女崇尚英雄、寄情山水、和谐包容的精神世界。白帝城、点易洞、三游洞等历史遗迹,留下了无数文人的足迹,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气息。
巴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巴渝文化作为三峡地区的重要文化符号,其发展历程和文化内涵在三峡博物馆的多个展厅中都有详细展示。《远古巴渝》展厅通过丰富的文物和历史资料,展现了从旧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的巴渝文化发展历程。《重庆·城市之路》展厅则展示了重庆从古代到近代的城市发展变迁。
值得一提的是,三峡博物馆还推出了多个临时展览,如《金蛇献瑞》生肖文化展,通过115件(套)与“蛇”及春节传统习俗相关的馆藏文物,展现了春节的传统习俗。此外,博物馆还推出了《国宝的长征:故宫文物南迁纪念展》《从敦煌到大足》原创展等多个精品展览,为观众带来全新的观展体验。
参观信息与周边景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236号,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观众可通过轻轨二号线曾家岩站或轻轨三号线牛角沱站到达,也可乘坐多路公交车在大礼堂站或学田湾站下车。
除了三峡博物馆,游客还可以前往忠县皇华城考古遗址公园,感受三峡库区唯一的岛城魅力。皇华城融秀美自然风光、深厚人文底蕴、独特历史价值于一体,既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三峡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重点建设区,又是川渝宋蒙城防体系、巴蜀文化旅游走廊重要节点。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通过丰富的文物展品和现代化的展陈方式,向观众展现了三峡地区的壮丽风光和悠久历史,是了解巴渝文化的重要窗口。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想了解三峡地区历史的普通游客,这里都能提供丰富的信息和独特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