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农业园区:高学历青年返乡创业的沃土
宣城农业园区:高学历青年返乡创业的沃土
在安徽省东南部的宣城,一场由高学历青年主导的农业创业热潮正在兴起。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作为创业基地,不仅吸引了大量大学生前来参观学习,更为当地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高学历青年返乡创业:现代农业的新希望
在宣州区洪林镇的路边,一栋透明的四边形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业基地,周边分布着种植区、养殖区、药材区、水果基地等农业产业园。走进园区,可以看到一群群年轻人忙碌的身影,他们不是普通的农民,而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
“下地干活的都是大学生,有回乡务农的宣城本地大学生,也有来宣城读书的大学生。”创业基地负责人童凯介绍说。这位1989年出生的年轻人,自己就是返乡创业的典型代表。自2013年担任大学生村官以来,他先后创办了麒麟山养鸡合作社、沃野生态农业公司。2016年,他牵头的“引领农村返乡知青创新创业”项目获得共青团奖励,并得到安徽省委的认可。随后,他辞职创办宣盛农业创新公司,负责运营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基地。
科技创新: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
在基地的金色田野上,一个个白色的大棚格外显眼。大棚里种植着金黄的玉米,滴灌、保温、营养监测等技术设备一应俱全。1996年出生的周志华正在为宣城职业学院的学生讲解农业技术。这位年轻的创业者不仅在基地首创了果品玉米种植,还成立了果品玉米合作社,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为了凸显科技强农特色,基地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以安徽中医药大学彭华胜教授为首的科学家团队,对农业创业进行指导。同时,基地还与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不断完善农业创业智力支撑体系。著名芦笋专家、中国芦笋之父陈光宇教授也于2018年底率领团队入驻基地,指导宣城芦笋产业发展。
政策支持:创业者的坚强后盾
宣城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为高学历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根据相关政策,企业吸纳毕业年度及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6-24岁登记失业青年,可享受一次性扩岗补助。国有企业在招聘高校毕业生时,如果工资总额不足,可申请一次性增人增资。此外,政府还为创业大学生提供场地、网络办公、创业沙龙、后勤生活等基础服务,以及创业培训、误区识别等辅导服务。
在郎溪县,当地政府还创新推出了“政聘企培”人才招引模式。通过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的方式,为县域内的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人才。该项目计划通过5年时间,引进50名优秀人才,实施政企共育培养模式。引进人才将被派驻至该县优质企业进行为期两年的锻炼培育,期满后可选择留在企业或进入事业单位工作。
未来展望:智慧农业的新篇章
随着5G、物联网等新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宣城农业园区正朝着智慧农业的方向快速发展。在郎溪县十字镇施吴村的5G蓝莓基地,通过智能化设备进行精准管控,实现了蓝莓种植全程智能化、精细化管理。整个大棚配备了智能化的滴灌、喷灌系统和温湿控制系统,通过计算机采集基质培养料的各项数据,可对每一株蓝莓进行精准调控。
目前,园区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5家,省“专精特新企业”41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3家,省数字化车间10个。2023年园区累计上报研发费用6.44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1.8%。这些数据充分展示了宣城农业园区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
结语
宣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成功实践,为高学历青年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在这里,年轻人不仅能够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和政策支持的持续加码,宣城农业园区必将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