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山: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明珠
烟台山: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明珠
2024年12月5日,以“‘海上福州’扬帆远航 共创海丝合作新篇章”为主题的“一带一路”商协会大会在福州举行。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烟台山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这座承载着600多年历史沧桑的烟台山,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见证了中国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倡议的辉煌历程。
烟台山,位于烟台市芝罘区北端,三面环海,海拔42.5米,面积45公顷,是烟台市的标志性景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里风光旖旎,植被繁茂,海水清澈,礁石奇异,是集海滨自然风光、开埠文化、文物遗址、人文自然景观和异国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山、海、城、港连为一体的特色景观,使其成为烟台市历史的重要发祥地和象征。
烟台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为防倭寇侵扰,在此山修建狼烟墩台,也称烽火台,发现敌情,昼则升烟,夜则举火,以为警报,于是人们就把建立烽火台的这座山称为“烟台山”,烟台市亦由此得名。1861年,根据中英、中法签订不平等的《天津条约》,烟台被辟为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北方最早开埠城市之一和山东省最早的通商口岸。先后有英国、美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7个国家在烟台山及其周围建立了领事馆、洋行等办事机构及众多别墅等。
烟台山景区是亚洲现存的最大的近代领事馆建筑群。建筑群建筑风格各异,时代气息浓郁,保存完好。有亚洲现存最早的英国在其殖民地“外廊式”建筑,有古典式、中西合璧式、英国早期公寓式等建筑,堪称近代建筑的宝库。烟台山近代建筑群汇集了不同国家的不同历史文化特色,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缩影和见证,已成为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和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史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
近年来,烟台市高度重视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编制《蓬莱水城及蓬莱阁保护规划》,推动北庄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高质量推进海丝遗产点环境整治、展示提升、监测管理等领域工作,文物保护水平显著提高。大力推动海丝文化交流互鉴,举办登州港与中韩交流、第十五届明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戚继光国际学术研讨会等活动,挖掘整理八仙、妈祖等文化脉络,与央视合作拍摄专题片,海丝文化价值的公众认知程度、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烟台山的改造模式为城市更新提供了可参考的范例。2016年,福州烟台山历史风貌区改造项目启动,2021年仓前九里开街,带动了烟台山一跃成为全福建的文旅“黑马”。烟台山的火热,是昙花一现还是能一路长红?这样繁华的烟台山你喜欢吗?它还是你记忆中的样子吗?烟台山的改造,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迷宫般的烟台山,你怎么看?这里为何停车难?上厕所难?交通拥堵?除了网红打卡点,你真的了解福州烟台山的历史文化吗?
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淀,于时代的浪潮中焕新。烟台山不仅是一片土地,更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一个未来。这是一场关于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对话,这是一次关于文化与生活共融的探索。烟台山值得被更多人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