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五山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迹与生态美景的完美融合
南通五山国家森林公园:千年古迹与生态美景的完美融合
南通五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南通市南郊,由狼山、军山、剑山、马鞍山和黄泥山五座山峰组成,它们以狼山为中心,东有军山、剑山,西有马鞍山、黄泥山,被人们誉为镶嵌在江海平原、长江之畔,集宗教、人文和生态价值于一体的五颗璀璨的明珠。这五座山峰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隐藏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秘密和传说。
秦始皇的传说
在古老的民间传说中,距今2200多年前,秦始皇巡视南方,曾在此地渡江,他将烟波浩淼中的狼五山视为前哨阵地,令军队驻扎的山头,得名军山。如今军山南麓低洼处有一泓碧水,人称“饮马池”,相传秦始皇的驻军曾经在此饮马。
至于剑山,相传秦始皇曾经在此磨砺他的宝剑,故而得名。剑山东南的山崖上,曾经有块长达丈余的磨剑石,后因年久风化坠落于江中。旧传秦始皇曾在此石磨剑,历经千年剑迹尤存,因而剑山也曾叫作“剑迹山”。
狼山北麓的悬崖峭壁上,一层层的岩石上下交叠,石缝极为齐整,因此在旧时的南通民间,也曾有“秦始皇吆山填海”的故事,相传这些石缝是被神人挥鞭抽打过的痕迹。
民间故事说,秦始皇想去看看太阳升起的地方,无奈有东海的汪洋阻隔,一直不得前往。他令神仙挥舞起长鞭,将沿途起伏的山峦驱赶入海,化作逶迤的石桥直达彼岸。神仙驱山入海之时,有些大山行走的速度慢如老牛,神仙就用长鞭抽打。位于东海之滨的狼山,也曾为长鞭所抽,因此在北麓留下了很多清晰可辨的鞭痕。如今狼山西南侧的石坊,其楹联有句“鞭石有秦皇”,说的就是这则故事。
关于秦始皇与狼五山的传说,地方文献有所记载,但认为无以稽考,军山与剑山之名纯属民间相传成习。从历史的角度看,秦始皇在狼五山过江,并且在此磨剑,虽然几乎没有可能,但迫于那时的形势,派兵在山上驻防,倒也在情理之中。
白狼的传说
狼山因白狼出没而得名。相传曾有白狼居住于此,又因山形似狼而得名。不过这狼山,怎么说也不好听。到了北宋淳化年间州牧杨钧觉得狼山之名不雅,便改狼山为琅山。后又因山上的岩石多呈紫色,故又称紫琅山。因此南通也有“紫琅”的雅称。
军事重镇
五山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古就是江防海防重镇。秦始皇时期就有军队驻扎,此后多个朝代都在此驻防。军山、狼山打通山体,建造了战备工程。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从黄泥山以西的姚港登陆,解放军先头部队逼近南通城郊,炮击狼山及姚港国民党守军阵地。
园林景观
狼山有广济寺、支云塔等古迹,其中支云塔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五级四面,仿楼阁木塔,高35米,内有木梯,可登塔远眺江景。军山有普陀别院、气象台,剑山有文殊院。这些园林景观体现了五山深厚的文化底蕴。
生态价值
近年来,五山地区的自然环境越来越好,成为了268种野生鸟类的栖息地。《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鸟类图谱》收录了这些鸟类的近千张图片,见证了生态环境修复的成果。
南通五山国家森林公园不仅是一座自然公园,更是一座承载着千年历史文化的名胜古迹。从秦始皇的传说,到白狼的神话,再到现代的生态修复,五山见证了南通这座城市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历史文化爱好者,还是自然景观探索者,这里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