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古城:世界遗产保护的“丽江模式”
丽江古城:世界遗产保护的“丽江模式”
2025年1月,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办法迎来重要修订。这场听证会的召开,不仅关乎古城的日常维护,更折射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在保护与开发中不断探索的历程。
保护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自1997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以来,丽江古城的保护工作就从未停歇。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的成立,为古城保护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法规制度相继出台,其中《丽江市丽江古城维护费征收实施办法》的修订,正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保护需求。
创新的保护管理模式
在保护实践中,丽江古城探索出了一套独特的“保护管理局+公司”运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将遗产保护与景区管理紧密结合,通过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方式,有效解决了人员和资金不足的问题。据统计,自申遗成功以来,丽江市已累计投入48亿元用于古城保护,而古维费征收资金也达到41亿元,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良性互动
丽江古城的保护不仅仅是对物质遗产的修缮,更注重文化的传承与活化。通过实施《丽江古城经营项目目录清单》,鼓励传统民族文化项目发展,古城的文化生态得以持续繁荣。2023年,古城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这不仅体现了其文化魅力,也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据研究显示,丽江古城对当地经济社会的贡献率高达63%。
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丽江古城的保护工作仍面临诸多挑战。资金短缺是首要问题,目前年均需2.9亿元的保护支出,仅靠古维费已难以覆盖。此外,作为木质结构建筑群的古城,消防安全始终是重大隐患。如何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仍是丽江古城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丽江古城的保护经验,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借鉴。其创新的管理模式、文化传承机制以及面对挑战的应对之道,都值得其他遗产地深入研究和学习。未来,随着保护体系的不断完善,这座承载着纳西族文化记忆的古城,必将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