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雨露到丁俊晖:斯诺克选手如何克服比赛紧张
从白雨露到丁俊晖:斯诺克选手如何克服比赛紧张
在斯诺克英锦赛资格赛第四轮中,年轻的中国选手白雨露以1-6的比分不敌英格兰选手杰克·利索夫斯基。这场比赛不仅是一次竞技的较量,也成为了她个人成长、信心积累和反思自我的重要时刻。
白雨露在比赛前充满信心,甚至想象着如何在赛场上扬名立万。然而,当真正站到球桌前,紧张的情绪却如潮水般席卷而来。她在赛后坦言:“一上场我就感到紧张,这让我有些措手不及。”这种心理状态普遍存在于竞技体育界,特别是对于年轻球员而言,赛场的压力往往能够影响到她们的发挥。
比赛中,白雨露在第五局打出了单杆59分,这一成绩无疑是她实力的象征。然而,面对全场打出六杆50+的利索夫斯基,她最终还是未能取得一局胜利。这样的差距不仅仅是技术的差距,更多是经验的积累和心理素质的考验。
赛后的采访中,白雨露表示:“这一周我积累了很多经验,也给了我更多的信心。我发现自己在比赛中存在一些弱点,我会努力改正。”作为一名年轻选手,白雨露清楚地意识到,除了技术的磨练,心理的调适同样重要。她强调:“我需要取得更多好成绩,才能影响更多女孩参与到斯诺克。”
白雨露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在高水平的斯诺克比赛中,技术固然重要,但心理素质同样关键。如何克服紧张情绪,保持冷静和专注,是每位选手都必须面对的挑战。
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运动员在比赛中产生紧张情绪是正常的生理反应。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史宇指出,合理的压力水平下,运动员的整体表现最佳。心理干预的目标不是帮助运动员超水平发挥,而是让他们能够正常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运动员在面对大赛时,往往会遇到各种影响情绪的因素,包括自身内在的心理问题、情绪调整效果、睡眠质量、主客场关系、时差、异国文化、观众席氛围、支持者多寡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运动员的情绪状态,进而影响比赛成绩。
史宇老师提到,运动员在训练中不仅要练习专业技能,还要训练面对突发事件或重大比赛氛围时如何保持情绪稳定。心理老师的干预也不是只在比赛前才采取,而是日常训练中就存在对专业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心理课以及一些症状出现后的心理干预。
那么,具体应该如何克服比赛中的紧张情绪呢?世界斯诺克名将丁俊晖在一次采访中分享了他的经验。他认为,关键是要专注于比赛的每一个细节,而不是过分关注比赛的结果。在比赛中,他不会过多地去想对手的实力,而是专注于自己的每一个击球动作,分析每一个球的角度,理智地做出决策。
丁俊晖还强调了经验积累的重要性。他认为,年轻选手在关键比赛中容易紧张,主要是因为缺乏比赛经验。通过更多的比赛和训练,积累处理关键局面的经验,能够帮助选手更好地控制情绪,保持冷静。
业余选手陈波的成功案例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在2019年全国业余斯诺克大师赛深圳站比赛中,40岁的陈波凭借稳定的发挥摘得桂冠。他认为,能够夺冠的关键因素是心态放松。他表示:“有时候打球心态比球技更重要。好久没打比赛,赛前我也抽出一定时间,进行了系统的训练。不过毕竟年龄、准度方面有所变化,还是花了不少时间来调整。这次比赛中,不能说没有失误,只能说我比别人的失误更少。”
陈波还分享了自己通过斯诺克重塑性格的经历。他表示,斯诺克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艺术形式。每一杆击球都像是在画布上作画,精准、优雅且充满力量。通过斯诺克,他学会了如何保持冷静和专注,如何在压力下做出正确的决策。这些品质不仅在比赛中发挥作用,也影响了他的日常生活。
对于年轻选手,陈波给出了中肯的建议:“我们的年轻选手们,训练的环境越来越好,训练方法也更成体系。基本功天天练,准度都非常好。可以更加注意的是防守方面。大赛经验少,进攻顺手时,往往忽略了防守,这方面同样需要强加练习。”
综上所述,克服斯诺克比赛中的紧张情绪,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心理准备:通过日常的心理辅导和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学会在压力下保持冷静。
技术训练:扎实的基本功是自信的基础,通过系统训练提高技术水平。
比赛经验:多参加比赛,积累处理关键局面的经验,学会在压力下做出正确决策。
心态调整:保持平常心,专注于比赛过程而非结果,学会在比赛中调整心态。
身体状态: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饮食,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
防守意识:在注重进攻的同时,加强防守训练,提高比赛中的应变能力。
最后,让我们以白雨露的话作为结束:“我需要取得更多好成绩,才能影响更多女孩参与到斯诺克。”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她的决心和使命感,也提醒我们:每一位选手的成长都离不开努力、坚持和对运动的热爱。面对比赛中的紧张情绪,最重要的是保持信心,相信通过努力和时间,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