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型网络犯罪高发,如何保护自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型网络犯罪高发,如何保护自己?

引用
安全内参
11
来源
1.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tag=%E7%BD%91%E7%BB%9C%E7%8A%AF%E7%BD%AA
2.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3361
3.
http://news.cctv.com/2025/01/14/ARTIaDnM8Rprt9vvN2eAgKVi250114.shtml?spm=C94212.PZd4MuV7QTb5.Euuu2IJOvZIL.4
4.
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4/02/id/7814401.shtml
5.
https://fgw.sh.gov.cn/ys-szgyjcssfw-2.1.2.2.5-h5/20240306/fcd07c08774d43619eff77b2b9ecd285.html
6.
https://rsj.shaoyang.gov.cn/syrsj/dtxx/202412/a279ae0a714245649531cb7562bf49b9.shtml
7.
https://china.bnpparibas.com/zh/anti-tele-fraud/
8.
https://www.cac.gov.cn/2024-06/14/c_1720043894161555.htm
9.
https://www.spp.gov.cn/spp/llyj/202408/t20240820_663679.shtml
10.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402/content_6929643.htm
11.
http://www.hbyidu.com/content/show?catid=333946&newsid=1026943

2023年1至11月,检察机关共起诉各类网络犯罪28万人,同比上升35.5%,占全部刑事犯罪的18.8%。这一数据背后,是日益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和不断翻新的犯罪手法。从传统的电信诈骗到利用AI技术的新型诈骗,网络犯罪正在向智能化、复杂化方向发展,给个人、企业和国家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01

新型网络犯罪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电信网络诈骗仍然是当前最主要的网络犯罪类型。据统计,2023年1至11月,检察机关起诉利用电信网络实施的诈骗犯罪4.2万余人,同比上升63.5%。这些诈骗手段花样百出,从假冒公检法机关到冒充熟人,从虚假投资理财到网络购物诈骗,不一而足。

更令人担忧的是,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网络犯罪手段层出不穷。例如,香港发生的一起AI诈骗案中,犯罪分子利用Deepfake技术伪造高管视频,成功骗走一家跨国公司2亿港币。此外,区块链、虚拟货币等新技术也被犯罪分子利用,成为滋生犯罪的温床。据统计,2023年1至11月,检察机关起诉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类犯罪1300余人、网络侵犯知识产权犯罪1400余人。

02

如何防范网络犯罪?

面对日益猖獗的网络犯罪,个人和企业应该如何保护自己?

对于个人而言,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至关重要。以下是几个实用的建议:

  1. 设备密码要勤换:定期更换各类账户密码,避免使用简单密码,不要在所有账户上使用同一密码。

  2. 杀毒软件要更新:安装并定期更新杀毒软件,及时检测和清除病毒。

  3. 智能家居要警惕:选择正规品牌,定期更新固件和软件,设置强密码,防止被黑客入侵。

  4. AI诈骗要当心:对涉及转账、汇款等要求保持高度警惕,通过多种方式验证对方身份。

  5. 陌生WiFi不要连:在公共场合不要随意连接不明WiFi,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6. 钓鱼链接不要点:不要轻易点击来历不明的链接,尤其是要求输入个人信息的页面。

  7. 不明二维码不要扫:扫描二维码前要确认来源可靠,避免扫描恶意二维码。

  8. 个人信息不要晒:不要在社交媒体上随意晒出包含个人信息的内容,如机票、证书、照片等。

对于企业来说,除了加强技术防护外,还要重视员工的安全培训。企业应该:

  • 建立完善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 定期进行系统更新和漏洞修补
  • 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培训,提高防范意识
  •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一旦发生安全事件能够及时处理

从法律层面,个人和企业都应该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和产品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为维权提供了法律依据。

03

国家和社会层面的应对措施

面对网络犯罪的挑战,国家和社会各界也在积极应对。

在立法方面,我国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安全法律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规定了网络运营者和产品服务提供者的安全义务,明确了个人信息保护和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制度。此外,联合国通过的首个打击网络犯罪的国际公约,为国际合作提供了法律框架。

在执法方面,检察机关持续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网络犯罪。例如,“拔钉”“断流”“断卡”等专项行动,全力打团伙、摧网络、斩链条。同时,国家还建立了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信息通报制度,加强网络安全信息收集、分析和通报工作。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国积极参与网络空间治理、网络技术研发和标准制定、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方面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网络犯罪的威胁日益严峻,但通过个人、企业和国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完全有能力应对这一挑战。每个人都要提高安全意识,掌握防范技能;企业要履行安全责任,加强防护措施;国家要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执法力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维护一个安全、清朗的网络空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